基于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



2016年9月14日下午第三节课,在教师发展处的组织下,英语组青年教师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次主题论坛。本次活动的主题为“a father and a son ----- 基于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特邀有着十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李杰老师,以及a father and a son的执教教师钱玺仰老师为客座嘉宾。在场的其他老师和两位嘉宾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了面对课改,面对新一轮高考方案改革,如何从高一开始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爱思考的品质。理论只能领引,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每位学生都是一则特殊情况,需要我们教师用真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来对待。短短的四十分钟,虽然最终没有得出大家都同意的方法,但是提出的问题却发人深思,让在场的每位老师都觉得受益匪浅。
本次论坛的主持串讲老师是李郁老师。谈起为何要确立“思维品质”这个主题,她提起了开学初的教研活动:”8月底的教研活动上,宋德龙老师提到了英语学科素养的问题。其中讲到的思维品质引起了我的共鸣。现在的学生都得了“思辨缺乏症”,只会被动接受老师教授的东西,不会自主辩证思考。不会刨根问底,没有探究性的学生在今后的英语高考甚至是工作岗位上,是不会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这也就是我想做这期论坛的原因。我希望首先能从我们教师改变来入手,改变我们的阅读教学,主动领引学生去思考”。
她介绍了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介绍了其定义以及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接着她抛砖引玉,请钱玺仰老师来现身说法,谈谈她的 a father and a son 是如何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我先引导学生分析了文本中父与子的故事,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偌大的机场,作者会关注到这对父子?经过学生一番热烈分析讨论,一致得出很有可能是因为作者也有着类似的经历。最后就让学生来建构自己心中的关于作者的”父与子”的故事”。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李杰老师。他非常大方的跟我们青年教师分享了他在苏州进行骨干教师培训时的所学。先按不同的文本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跟我们提了一些宏观的建议;其次从牛津教材中举实例进行具体阐述。
“希望这种经验交流分享的机会还能再多一些,我们有太多的问题要讨论咨询了!”参加论坛的陆跃老师如是说道。
专家名师的指导是“师傅领进门”,最关键的还是得到其后的“个人修行”了!(李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