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的分类研究选课“课程指南”
1.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探索实施垃圾分类的有效方法,从而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节约能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的目的。
2. 本课程开设的目标:
(1)知识。寻找并理解学校现行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关系,进而明确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技能。通过系列探索活动使学生体会观察、思考、倾听、讨论、想像、交流、统计、推理、分析、决策等技能的运用与培养,发展学生的各种环境保护技能。
(3)价值观。从现实状况入手,通过研究使学生从认识到实施垃圾分类,在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本课程开设的特色:
一. 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讲解、讨论、信息收集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则着力于将知识和体验结合起来。
二.本课程是对选修教材《化学与生活》的补充,重点放在垃圾的分类处理方面,使学生探索实施垃圾分类的有效方法,是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 本课程开设的内容
一.垃圾的来源(4课时)
二.垃圾的危害(4课时)
三.垃圾在地地中自然降解的时间(2课时)
四.垃圾的回收价值 (6课时)
五. 生活垃圾的分类 (4课时)
5. 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主要内容编写成讲义,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6. 学分评价方案:
按学校的评价方案
趣味化学史校本课程“课程指南”
一、 本课程开设目标:
(1)本着遵循学生认知的客观规律,针对高中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认识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
(2)培养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兴趣,为学生在高二阶段的选科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 本课程开设特色:
(1)将化学史知识以趣味故事的形式与现阶段的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在多个教师的合作前提下下编写教材。
(2)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的兴趣。
三、 本课程开设内容
课 程 内 容 |
第一章 |
第1课 贝采利乌斯的“恶作剧” |
第2课 稀有气体的发现 |
||
第二章 |
第3课 光谱的应用 |
|
第4 课 碘的发现 |
||
第三章 |
第5课 碲和硒的发现 |
|
第6课 从草木灰中发现钾 |
||
第 7课 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
||
第四章 |
第 8课 布朗运动的来历 |
|
第9课 放射现象的发现 |
||
第10课 原子模型是怎样提出来的 |
||
第11课 苯环的结构 |
||
第12课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
||
第五章 |
第13课 半导体工业的原料——锗 |
|
第14课 材料科学——记忆Ni-Ti合金 |
||
第15课 合成氨的诞生 |
||
第16课 笑气的得名 |
||
第17课 关于氯化钠的电离 |
||
第六章 |
第18课 哑泉的秘密 |
|
第19课 “生命力”论的破灭 |
||
第20课 放在手中便熔化的金属——镓 |
||
第七章 |
第21课 古德意与橡胶 |
|
第22课 电木的来历 |
||
第23课 氦-3的超流体 |
||
第八章 |
第24课 检验石材放射性的高手 |
|
第25课 新型螯合剂 |
||
第26课 微晶玻璃 |
||
第27课 质子膜燃料电池 |
||
第九章 |
第28课 新型磁性蓄冷材料 |
|
第29课 光化学烟雾 |
||
第30课 阿伏加德罗和分子学说 |
||
第31课 侯氏联合制碱法 |
||
第32课 C60 |
||
第十章 |
第33课 玻璃“家族” |
|
第34课 用焰色反应鉴定黄金的纯度 |
||
第35课 水 华 |
四、 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主要内容编写成讲义,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五、 学分评价方案:
按学校的评价方案
化学与生活校本课程选课“课程指南”
一、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通过本课的开设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 本课程开设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习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学习的乐趣
3、通过查找有关化学资料,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合作学习等能力
三、 本课程开设的特色:
本课程是对选修教材《化学与生活》的补充,重点放在化学与饮食、保健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 本课程开设的内容
1、食品与化学 (4课时)
生活中的能量及其来源,食物的储存和保鲜
2、烹饪与化学 (5课时)
厨房化学概述 色香味与化学
3、饮料与化学 (4课时)
豆浆、奶及其制品 酒精 软饮料
4、保健与化学 (5课时)
人体内的化学元素概述,营养与健康 常见毒品简介
五、 教学组织形式:
本课程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将主要内容编写成讲义发给学生,教师提供相应的网址给学生,以方便学生查有关资料。
六、 学分评价方案:
按学校的评价方案
探究健康饮食校本课程选课“课程指南”
一、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化学是什么?著名科学家R.布里斯罗在就任美国化学会会长期间撰写了一部经典的著作,名为《化学的今天和明天》。在该书的副标题中,化学被神圣地定义为“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通过本课的开设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饮食对健康生活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化学对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同学们对生活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参与意识。
二、 本课程开设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饮食对健康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在生活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3、通过查找有关化学资料,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合作学习等能力。强化同学们对生活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参与意识。
三、 本课程开设的特色:
1、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讲解、讨论、信息收集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则着力于将知识和体验结合起来。
2、本课程是对选修教材《化学与生活》的补充,重点放在化学与健康饮食人类密切相关的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 本课程开设的内容
一.食品安全知识(4课时)
二.学生健康饮食 (4课时)
三.节日健康饮食(2课时)
四. 保健饮食 (6课时)
(老年人饮食、疾病饮食、减肥美容、水果食疗等)
五、 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主要内容编写成讲义,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 学分评价方案:
按学校的评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