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后进生,既包括缺乏学习愿望与动力,不能掌握基本学习方法,而难以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学生,也包括不守纪律或有不良道德行为的学生。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不管是哪一级哪一类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同类别的后进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后进生转化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能否及时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全面了解后进生;其次要真正关心和尊重后进生;再次要采取良好的方式方法;最后还要加强转化工作的针对性。
(一)全面了解后进生
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没有准确全面的了解,就没有有的放矢的教育。不论属于何种类型的后进生,他们都绝非一无是处,他们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但也渴望自己能有进步,希望周围的人(尤其是老师)注意和尊重他,这是后进生的“共性”。
同时,还要了解后进生的千差万别,即“个性”。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淡薄,道德行为不良等等这些不一定会全部出现在同一个学生身上,有的学习成绩差,但纪律方面还不错;有的虽自由散漫但道德品质还可以;有的行为不端但头脑灵活等。教师对此应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在转化过程中促其扬长避短。
另外,对后进生的生活环境也要去了解,包括他的家庭环境和交往环境。有的学生在校内屡犯错误,却在家庭中得到呵护;有的在同学中比较孤独,在家庭也不受欢迎;有的父母离异,得不到很好的管理和爱护。通过对家庭环境的了解,可以把握后进生在家庭的受教育情况及其家庭地位。通常情况下,后进生总是愿意与和他本人基本状况相似的学生交往,从而获得语言上的相互沟通,精神上的彼此安慰,但可能也会有前其他情况,教师通过了解,也可适当借助他人促进转化工作的进行。
(二)真正关心和尊重后进生
后进生通常是因为其缺点比较明显,而受到周围的偏见和冷遇,心理往往显得封闭与孤独。他们对他人的一言一行十分敏感,有时甚至把他人善意的夸奖视为恶意的嘲讽而具有排他性,过低的估计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自己的能力,甚至自暴自弃。
所以对他们,教师应多给予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并且多给予他们一点爱,以激发他们的自我肯定意识,使之形成青少年学生应有的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而消除他对周围环境的戒心,积极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并自觉接受他们的帮助,逐步走出自我封闭,取得思想和学业上进步。
(三)采取良好的方式方法
转化后进生最主要的手段是以理服人,要通过耐心、细致,甚至反复、长期的说服教育来促其转化。
对后进生的说服教育,不能简单从事,搬出各种各样的纪律、规则说什么什么禁止做,你应怎样怎样做,而应在客观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后,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晓之以理,把道理讲深讲透,用教师自己的认识去影响和纠正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听得真切,想来明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转化后进生,还要以情动情,教师的关注期望之情,尊重爱护之情,必会对他们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对性格内向的后进生,要有循循善诱的温和之情;对性情暴躁的后进生,要表现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期盼之情;对于自卑、孤独的后进生,应该露出关切、恻隐之情。通过实实在在的事,明明白白的理,真真切切的情,去打开后进生的心灵之锁。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是为了导之以行,只有后进生的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才算完成了转化任务。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后进生的行为矫正,常常比他们的思想认识的提高要困难得多,甚至可能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后进生的行为方面,既要细心周到,还要坚持不懈。当转化不见起色时,要继续做,进一步使后进生感受到老师的善意和真情,感受到老师在转化工作中的意志和耐心,从而使后进生知错不改的“铁心”在老师一次次教育的“文火”中得到“炖化”;当后进生取得进步时,要继续做,防止出现反复,使教育成为绵绵春雨,不断沁入后进生的心田,滋润他们的灵魂。
(四)加强转化工作的针对性
后进生之“后进”的表现各不相同,形成的原因更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能认真分析其后进的表现及导致后进的原因,再根据各自的特点予以帮助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对学习困难的后进生,要具体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学习基础差,还是缺乏学习动机、兴趣、毅力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还是思维方式上的缺陷,还是其他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分别要因人施教,强化个别辅导,让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尽快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有关锻炼坚强意志,树立自信心,增强进取心,培养良好地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要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即使不尽合理,也要加以肯定,在指导应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及时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促其为学生创造安静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
对纪律松散的后进生,要引导其逐步增强自控力,不断形成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量,指导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目标,督促其实行,使其注意力转移,在经历了“违反—教育—再违反—再教育”这样一个特殊的转化教育过程后,学生的违纪情况减少就是一大进步。
对道德行为不良的后进生,转化工作难度较大,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细致的劳动。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在尊重他的基础上找其谈话,对不同情况作具体分析,指出其过失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促其产生自责和内疚的心理,增强改过向善的内驱力。根据他不同时候的表现,经常有目的地与之交谈,不断强化教师的关注意识和学生的改过意识,对他们所取得的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要及时而公开地表扬,以激发其自尊心。当然,对这类学生地过失行为也要适时提出批评,对严重地则要进行警告,直至建议学校给予必要的处分,但要注意场合和分寸,不要感情用事,不要激化矛盾。此外,做好批评或处分后的善后工作,真正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当然,在转化过程中,对后进生的起点要求要放低,不能期望一蹴而就,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一种使命感,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通过不断的努力,让后进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帮助,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心理压力,消除自卑感,不断增强克服困难,提高自身素质的自信心,从而向健康的方向转化。用教师的关爱、理解、教育、帮助,加上集体的力量和温暖,给他们一个冷静反思的空间,从而自戒自律,积极进取,早日融入整个集体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