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科学发展观,促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温惠红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阐释了中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的学习,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须特别倡导学以致用的学风,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我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途径。学习科学发展观,要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全体党员的庄严使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深化对教育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我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树立一个理念,增强五种意识,做到四个提高: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既要讲究科学,又要谋求发展。首先,树立好“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而“以人为本”体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就是要做到“以生为本”,这就要求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为人师者角色,发挥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新定位,积极营造融洽、平等、民主、协商的课堂气氛,努力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实现课堂新突破,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敢于创新和探究。坚持严格而不苛刻,宽容而不纵容,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打造自己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生本”为宗旨,营造和谐课堂、和谐师生关系,打造和谐校园。
其次,要增强政治、学习、效率、责任和服务五种意识。一是政治意识。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要和党始终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提高政治觉悟。二是学习意识。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要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做个有心人,善于积累、善于总结。要经常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层面上,多思考、多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眼界。三是效率意识。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必然会使我们遇到很多新思想、新问题、新事物。只有牢固树立效率意识,才能够适应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效率意识,要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善于把表面现象上升为本质规律进行把握,善于在复杂情况下挖掘问题的本质,做到见事早,主动出击,抢占先机;还要注重超前意识,尽可能地考虑在前,谋事在前。四是责任意识。教育事关个人、家庭、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谨慎微,从而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五是服务意识。服务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职责。要树立工作一流、服务一流的意识,自我加压,开拓进取,在心中要树立“今天的工作比昨天做得更好”的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重塑教育者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甘为人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无私奉献,自觉地把具体工作、日常小事溶于大局之中,真正做到有心干事、热心干事、用心干事,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精神融入实际工作当中去,着力提高推进教育教学科学发展。
最后,我们要努力提高四种能力。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本领。新形势下,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在“教书育人”的职责上下真功夫,在实际细节上渗透体现,不断扎实工作,切实提高教科研水平,牢固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教育,热爱学生。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学要求将会越来越高,我们就需要顺应形势进行不断总结、巩固、升华,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创造相应的条件和环境,根据学生的学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全体学生和自我的健康发展。四要提高自律能力。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教师群体的形象。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形象,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
总之,我们要坚持不断地解放思想,坚持用发展的观念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教育工作者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切实地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