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登录 OA外网 OA内网 怀念旧网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老网站内容备份>>工作计划>>文章内容
优质过渡 稳步提升 和谐发展——2012年学校工作意见
发布时间:2012-02-04   点击:   来源:未知   录入者:李书晶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校第三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抓手,持续强化学校内涵建设。以校园整体改造为契机,全面优化办学条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提升办学水平;以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打造教育核心竞争力,确保异地过渡教学期间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提升,和谐发展。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

以稳定、和谐、创新、发展为目标,优化学校管理;以学校新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为主线,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以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以创生绿色课堂为抓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发展外语特色为主体,分类优化学校特色项目。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管理,确保过渡期间学校稳定、安全、发展。

2012年度学校仍将进行异地过渡教学,面临的困难与矛盾会比较多,也会出现一些新情况与新问题,如:住校生管理、师生餐饮服务、教学设施设备保障等等。学校各方面工作要针对学校异地过渡的实际情况,以稳定为第一要务,以安全为保障,完善各管理模块与条线职能的分工与协作,实行“承包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降低管理重心,确保平安过渡、和谐过渡。另一方面异地过渡对师生本身就是一个历练,异地过渡也为学校和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很多独特的教育资源,只要善于思考,充分利用,一定能在维持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稳步提升,实现优质过渡。

积极推进学校民主化管理进程,加强教代会、工会及民主党派等组织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充分发扬民主,促进学校发展。

(二)德育为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潜移默化,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

通过校园环境布置、展板、横幅、标语渗透学校精神,使校园环境发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和学校历史对学生进行荣誉感教育培养其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加强班级建设,提高德育实效。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构建高品位的班级环境文化;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活动文化;搭建自主管理平台,创建完善的班级制度文化;培育良好班风,构建自信、自立、负责的班级精神文化。

3.整合德育活动,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强化常规工作,促进学生发展。

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坚持常规检查周通报制度,积极开展常规先进班级创建活动,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结合异地过渡期间住校生明显增加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住校生管理制度,以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根本,以宿舍文化建设为核心,提高住校生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2)推进德育活动系列化、课程化。

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外语节等学校传统活动,深入开展公民教育、道德讲堂、经典诵读、廉洁文化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

加强骨干班主任培养,发挥示范作用;加强班主任校本培训,进一步优化班主任网络交流平台的使用,继续开展专家讲座、班主任沙龙等活动,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考评机制,评选第三届校内“名班主任”,树立典型。

4.完善德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开展家长义工活动,发掘和运用家长中的人力资源参与学校管理,丰富学校教育元素,为广大家长提供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平台,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密切家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之间和谐关系。

(三)学案引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绿色课堂。

1.积极倡导绿色课堂教学理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呈现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注重探究,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改变只以学科成绩作为师生评价考核的唯一指标,建设师生学习共同体,进一步和谐师生关系。

2.各教研组重点围绕 “概念新授课”、“试卷讲评课”、“考前复习课”这三类基本课型开展“每周一课教学研究课”活动。

3.进一步落实组内听、评课制度和中层干部推门听课制度。

4.以减负增效专项课题《应用预习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抓手,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继续贯彻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积极做好预习学案与课后作业一体化的校本化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5.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原有校本课程的前提下,以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普通高中学生参与校本课程设计的实践研究》为抓手,以“增强学生未来职业规划设计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开设计算机、工艺美术等职业类校本课程,为学生升入高职院校或就业做准备,真正意义上实现多轮驱动,人人成才。

6.加强备考工作。按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原则,明确目标、科学安排,做好学业水平测试备考工作。加强毕业班工作,倡导高三教师团队和高三学生团队的“12345文化”,加强对备考各环节、复习策略、复习内容的集体研究力度,营造高度紧张、充满自信、团结协作、争创佳绩的氛围。

(四)专业发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优化师德教风。

组织教师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杜绝教师有偿家教,牢固确立教师发展、师德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师德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进一步形成以身立教、甘为人梯的崇高师德风尚。

2.促进专业成长。

继续开展“教师同读一本好书”读书学习交流活动,把书香校园建设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全体教师外出参观学习,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帮助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继续开展青年教师岗位大练兵系列活动,完善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系统,提高青年教师学术素养。

做好减负增效专项课题《应用预习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结题工作。强化教研组课题研究的网络化管理和过程管理,把研究重点指向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引领教师不断重构实践性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分类优化学校特色项目。

1.着力打造外语特色

1)加强与品牌外语培训机构的合作,加大对现有外语教师的培训力度,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际教学培训和交流,加大优秀外语教师的引进力度,整体提升外语教师的业务素质。

2)开展“外语节”“主题英语角”、“模拟联合国”、“英语戏剧社团”等丰富多彩的外语特色活动,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3)开展假期学生对外游学活动,继续做好AFS项目交流学生的选派和接待工作,做好第六批“马可波罗计划”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拓展国际教育合作领域,更好地为有国外留学意向的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2.充分发挥学校的体育传统特色和优势项目,探索新形势下保持和发展女篮优势项目的途径与方法;以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整合各项体育活动,让学生充分享受“阳光体育”的快乐。

3.开设陶印校本课程,拓展陶艺教学内涵,积极争创常州市基础教育课程基地。

(六)加强后勤管理,原址建设和过渡地服务同步跟进。

1.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加快原址校园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进度,确保施工质量、进程和安全。同步考虑学校配套设施、实验器材、信息化设备等教学装备的建设,全面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改善办学条件。

2.过渡地要尽量完善各种设施,围绕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做好学校重大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继续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工作,改进管理,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加强与常州大学后勤产业集团公司、常州丽华快餐集团公司、高露达纯净水公司的沟通协调及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不同层次师生的需求,不断提高师生满意度。

3.强化安全工作,积极争取天宁分局红梅派出所、天宁交巡警大队等部门的支持,加强对重点时段和重点场所的管理;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类安全设施;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常州市第三中学

201111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