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市第三中学接受首批常州市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申报现场考核
3月25日下午,常州市外事办涉外管理处谢巍处长、常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杨振副主任、常州市教育局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吉宝祥老师以及一行3人来到常州市第三中学,进行首批常州市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申报现场考核。
邓勤校长和唐瑛主任陪同考核小组领导参观了校园,不管是中英文对照的文化长廊,还是充满异域风情的西班牙语亭、意大利小院,亦或是文化气息浓厚的中外语言文化宣传标识、标语,以及全市首家建立的同声传译教室,都给考核小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顾润生副校长从校园环境布置、外语课程资源、国际理解活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汇报了学校创建国际理解教育示范校的具体情况。
在访谈中,三中教师与考核专家交流了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国际理解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以及围绕国际理解教育开展的相关活动。顾岚岚老师提出国际理解教育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文化传承”的有力培养作用不容忽视,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帮助学生了解并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与途径;余经瑜老师作为对外汉语老师,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用教学过程中外国留学生汉字拼写的故事,力证了国际理解教育在不同文化中的交流与应用,她说交流生普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魅力,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浓厚;徐晴老师结合政治学科提出国际理解教育对学生有显性与隐性两层意义。显性层面主要是知识的体会与学习,隐性层面表现在,通过国外交流学习或与交流生沟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更重要地是感受不同国家交往交流中应有的不卑不亢的姿态,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尊心与自豪感;倪红娟老师重点谈了文化交流能帮助学生找到除书本以外的思考点,拓宽国际视野。最后唐瑛主任总结说,国际理解教育核心词汇在“理解”,只有真正理解才能用心去交流与感受,在心与心的沟通与学习中共同完成培养世界公民的目标。
谢巍处长充分肯定了唐瑛主任的“理解”之义,他强调这恰是国际理解教育的方向与意义所在。他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谈了如何在工作中更接地气的开展活动,帮助中外学生学习与交流,提升中国人的自尊心与自豪感,这份工作的开展归根结底是增强中国的软实力与综合国力,培养世界型公民。吉宝祥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感受:“从国际了解到国际误解,再从国际误解到国际理解”,只有在理解自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去全面认知他国文化,最后达到国际理解的大目标。
最后杨振主任对三中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做出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独具视角的建议,勉励三中作为一支排头兵,要能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实现从样本校到样板校的升级转变。
作为常州市首批国际理解教育试点学校,我们有责任更有信心,进一步深化国际理解教育,以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三中人。 (文:李杰 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