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磋琢磨,探究语文阅读教学规律
交流研讨,促进学生核心能力提升
——我校组织开展常州市四校联合“阅读教学沙龙”第三次活动
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为了探究语文阅读教学规律,促进学生核心能力提升,3月3日下午,在学校各部门的支持下,语文教研组组织开展了常州市四校联合“阅读教学沙龙”第三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论说文阅读核心能力研讨”,活动由张元丽老师主持,来自省中、五中、新桥和我校的六位老师开设六节研究课,吸引了来自常州各地60多位老师前来听课,使得本就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三中校园更加富有活力。
即将开始的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促使所有语文老师开始进行思考如何调整、整合原有的教学。论说文这种文体的教学方式、教学意义被提上了思考的日程。论说文的教学可以是老师引导学生从文本到情感,到思想,到文化的延伸,再由以上积淀转回到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本次开课的六位老师各展所长,结合学生实际,就学生论说文阅读核心能力的提升做出大胆尝试。
姜国顺老师在评课中指出:王伯美老师的课“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如话家常,贴近生活;张奇飞老师的课“看似寻常最奇崛”,常规的教学中显示出精心的构思;刁春萍老师的课“浅者深入,带领学生倾听文本的声音,让学生插上了思维的翅膀”。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周於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省常中郭家海老师应邀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做出精彩点评。郭家海老师指出,“阅读教学沙龙”属于校际间的教研交流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年轻老师。要求青年教师要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做出努力,更多地追求研究主题的深度。周於老师认为本次的开课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既有文本研习的方式,也有操作性阅读的做法,运用学生喜闻乐见、新鲜而不俗滥的材料吸引学生。同时周老师也提醒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地站在语文教育的立场,强化教师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和体悟。
本次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所有参加的老师都收获满满,意犹未尽,期待着下次精彩继续。(文:顾岚岚 张元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