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外语课程基地建设之春风 赏绿色课堂探索研究之精华
——学校举行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外语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暨对外公开课活动

12月12日,常州市第三中学“江苏省多语种外语课程基地”初步成果展示暨2014-2015年第一学期全校对外公开课顺利进行,来自国家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教科院、常州市课程基地建设共同体成员单位200余位专家,来自常州地区兄弟学校及镇江、安徽淮北地区、江阴等市外友好学校共300多位老师参加了此次听、评课活动。本次公开课活动,旨在彰显教师教学特色,展示教师教研成果,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
当天上午,学校12个学科30位教师合计开了22节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公开课研讨活动,教研组长在开课前认真读阅开课教师的教案,并通过交流帮助老师们厘清绿色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和关注点,使老师们在理念上先行一步: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与批判性思维,也要注重想象力的激发。开课教师精心备课,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集体讨论,精心打磨、雕琢。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困惑。老师们能将分组教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每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留时间给学生质疑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特点,充分注意到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难点的探究。老师们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内容丰富而生动,教学方式多样而紧凑。学生们对课程的内容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表现积极活跃,在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发展。
当天下午,借助于我校先进的教学设施外语同声传译训练室、外语学习实况录播室等,学校8名外语教师同时开课,向全市教师展示了学校外语教学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本次开课教师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克服保守和墨守成规的传统思想,淡化学科意识,注重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统一。本着以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为原则,借助于对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研究”,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人格或气质;既能体现思维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 在学生学习、生活、独立创造、发展完善等各方面的各细微环节,思维的批判性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所开设的8节课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下午2点半,在市教科院宋德龙英语教研员的主持下,特邀嘉宾、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杰教授做了题为 “关于中小学外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主题讲座。张杰教授深刻剖析了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现状危机以及他对危机的深刻反思,他指出,常州三中进行了外语课程改革符合现代社会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不管中学还是大学教学都需要注重学生差异化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批判精神。张杰院长还指出:“教师既要脚踏实地的站在“岸边看长江”,逐梦成为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也要坐在“飞机上看长江”,不断的积累研究,坐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有三中人且行且思。相信我们多语种外语课程基地的建设必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精心打造的绿色生态课堂也必将成为常州三中的一张精美名片。
(顾岚岚 姚丽娟 张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