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艺术>>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艺术组每周一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二)庙堂建筑
发布时间:2017-05-16   点击:   来源:艺术组   录入者:高波

附:教研组主题式每周一课研讨活动开课申报及课后评价、反思一体化工作表

教研组

音美

开课主题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二)庙堂建筑

研究主题

 一级主题:基于美术学科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关系的研究

         二级主题:如何运用形式美法则欣赏建筑

开课教师

高波

开课班级

高一(10)班

开课时间

5.15(周一)第八节

开课地点

录播教室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基于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进行教学,强化美术学科关键能力的具体策略,在鉴赏过程中渗透美学知识,通过让学生感知体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形式美法则去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浓郁其人文情怀。

课后评价活动记载

    本课录播教室播放软件出现问题导致部分视频无法播放,因此耽误了6分钟时间,这是课前没有预料到的突发情况,面对该情况,我没有自乱阵脚,而是临时调整内容顺序,先讲解基督教建筑,教会学生运用形式美法则欣赏宗教建筑的外形,然后举一反三,让他们尝试概括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的艺术特点。整节课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融洽,提高了学生对宗教建筑的鉴赏能力。

课后与研究主题有关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建筑模块欣赏中经常被大多数教师略过的一个小节,原因就在于宗教建筑理解起来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基督教堂和清真寺远离我们江南地区,不仅学生接触不多,就连教师也知知甚少。建筑是外部形体跟内部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如不亲临建筑本身去体验是很难理解建筑形体跟内部空间设计的。并且在西方的教堂中,每个物件都具有特殊的象征寓意,相关的书籍和音视频资料相当匮乏,因此,跳过或者略讲成为了大多数美术老师的不二选择。

但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曾经出现过宗教大规模流行的情况,这是人类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作为人类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宗教曾经对美术创作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并且产生过大量的佳作。比如中国的四大石窟、科尔多瓦清真寺、巴黎圣母院和米兰大教堂等等,在世界美术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世纪美术之大成!这一千年中的美术最高成就——宗教建筑,是我们美术欣赏中万万不该跳过的。

因此我感叹并徘徊于这一对矛盾面前。一连串问题迎面袭来:如何拉近遥远的宗教建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何让学生迁移历史知识来理解宗教建筑产生的背景?如何让学生体会建筑三维立体效果?如何教会学生用形式美法则来赏析宗教建筑?如何让学生全面理解宗教建筑的精神内涵?……

在思索了许久之后,我决定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开展本课的教学:

一、了解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情况,为帮助学生迁移历史知识来理解宗教建筑产生的背景埋下伏笔。

如果学生对宗教建筑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背后特定的宗教观念不了解的话,很难理解这些作品的。所以在授课之前我了解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情况,苏教版初三下学期,学生已经完成了中国、世界历史知识的学习,在初三的历史课本当中有关于三大宗教的在创始时间、历史背景、创始人、经典著作、教派信仰、风俗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我必须充分迁移历史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宗教建筑产生的背景,这有利于接下来宗教建筑精神内涵的理解。

二、通过电影导入和辨一辨、动动手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点和参与度,拉近遥远的中世纪建筑与现代城市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下一步的赏析做好铺垫。

    本课最大的难度就在于学生对宗教建筑相关的知识储备太少,很难与教师进行有效对话,容易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因此,必须设置较多台阶帮助学生理解。我通过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导入;找找自己身边的宗教建筑;辨别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教堂风格;动手参与巴黎圣母院建筑模型的搭建和讨论总结佛教、伊斯兰教建筑的艺术特点等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总结出结论。这有利于学生在轻松融洽的艺术氛围中掌握欣赏建筑的方法。

三、亲自制作三维立体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哥特式建筑的外部形体,这样能全面立体地观察建筑的构成方式,且直切本课的核心——用形式美法则欣赏建筑。

宗教建筑,作为教徒礼拜、修身的重要场所,并综合了雕塑、工艺、壁画等形式。本着让学生自己发现、观察、体会的原则,对于建筑作品的这样立体空间的美术形式,文字解说、图片欣赏满足不了学生对空间构成认知,所以增加了建筑模型的搭建。

通过圣母院正面及门窗的黄金比例,阐述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数与数的关系,即比例与尺度之间的和谐;根据国王廊与上下门窗的疏密对比和玫瑰窗与外框的方圆对比,让学生理解统一与变化的微妙;利用束柱让学生感受建筑师通过重复的力量来凸显建筑的高耸峻峭;从拉丁十字的中庭中感受均衡与稳定的对称之美;通过飞扶壁的跳跃来诠释建筑中节奏与韵律的交响;通过直刺苍穹的尖塔让学生体会整个建筑向上升腾,如鸟斯飞、静中有动的雄姿。通过一系列的提示、设疑、追问和反问,为的是进一步教会学生欣赏建筑的方法,我认为,这才是美术老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引导分析的必要性。

四、大量搜集宗教建筑图片和视频等资料,亲自制作图片集锦和纪录片视频,尽量真实且全面地展示宗教建筑的非凡成就,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宗教建筑的外形和内部空间。

教材中选择了一些中西方有代表性的宗教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但由于图片数量有限,不能从宏观上让学生对宗教建筑有全面的认识,我通过制作图片集锦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浏览世界经典教堂的同时感叹于世界上存在数量如此之多的宗教庙堂。

对于本课的难点,教堂内部空间欣赏,即宗教建筑是如何通过建筑样式、建筑布局、装饰纹样、色彩应用来表现其特殊的精神象征。既然相关视频资料比较匮乏,我便决心自己制作视频,对搜集来的视频做相关的剪辑,给学生以空间的还原,让学生尽可能找到身历其境的感觉。通过超高清画面,将壁画、雕塑、彩色玻璃窗的细节清晰地再现于学生面前,让他们感叹于装饰的精美和石匠虔诚执着的精神。

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探究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的联系,通过对宗教文化与宗教美术的表现形式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宗教文化,不仅仅是教徒的精神信仰更是体现民族精神文化结晶,在拓展部分,结合常武地区本土宗教建筑资源,再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宗教习俗、文化现象、思维模式等,把对宗教理解上升到文化思想上来。

    本课在引导学生用美学法则欣赏建筑时,应尽可能让学生把所看见的形体描述出来,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图表归纳的形式以及比较鉴赏法,对东西方宗教美术作品产生的宗教观念、历史背景、表现主题、艺术形式等方面做一个归纳,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此外在板书设计上,有所忽视,需要改正。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