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组
主题:微课制作与使用
主持:张萍、毕鉴忠
张萍:介绍沙龙的背景,提发言讨论的要求。
田中赵娟:微课制作要在课题选择、知识重难点上解决问题,关注功能,既微课的拓展辅助功能,注意课外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科学性、实用性上下工夫。家长的限制,学生与电脑接触少。
实验初中魏波:微课要与PPT结合,不能够太花哨,字要大,注意音乐背景。
24中戴文娟:课型选择讲授型比较合适,软件问题暂时无法解决,使用时间上可以上课、课后共享。
田初中朱正芳:有个困惑,使用一段时间后学生不感兴趣,练习类占用时间太多,三分之一学生使用微课的过程无法呈现。
翠竹田盈:不是授业而是解惑,建议使用屏幕专家、绘声绘影软件。
正衡天宁分校丁晓波:从技术层面看,用PPT直接转化WMV格式的视频格式工厂。
清潭中学徐春明:可以用WINDS自带的视频制作,困惑是微课制作为什么要规定5分钟的下限呢?
毕鉴忠:我们要在终身教育大背景下来认识微课,其实这是教育理念、学习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是为了适应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需要。80年代我国电大教学中出现的插片,可以看做是微课的前身,如今社会节奏很快,碎片化学习需要微课。不是所有课都必须微课的,微课可以在眼睛无法看或者看不清,嘴讲不清楚的领域多制作,比如宏观缩小,微观放大,比如价格昂贵的或者危险的实验等等。还有体育教学的动作分解等。
外国语赵秀平:学生之间、班级之间有差异,微课是否要分层?
勤业中学周晓君:微课有局限性,要有电脑上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毕鉴忠:关于增加教师负担,我以为大家的年龄正当是拼搏奋斗的年龄。关于专家引领,微课是新事物,研究的起步刚开始。不要迷信专家,研究成果与研究时间不成正比,研究成果与研究资历也没有必然联系,谁都可以有突破的。微课的技术问题应该是次要的,平台可以使用公共的资源,比如博客、云盘等。
魏村小学唐亚君:结合实际准备课题,微课的使用时间不长,把网上的视频下载,可以用多个视频,有练习、总结,概念介绍比较多,涉及的素材比较零散,但是剪辑简单。
三中李丽萍:为防止重复,教科院可以分配知识点,各校承担一部分,用全市的力量做系统的微课。
毕鉴忠:这个建议最好向你的校长提。好比中成药,是全国人民吃一个方子,剂量标准适用广泛。但是,还要把脉开处方药,就是针对具体学生做个性化的微课,充分表达各个教师、各个学校的教学风格、水准,供学习者选择。
实验初中天宁分校钱爱华:碎片化的时间管理,要引导使用。有个时效性问题,使用班级群(家长群学生群),从家长学生的谈话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现在的困难是需要专家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引领,要考虑代价成本,最粗糙是手机拍摄,较粗糙是暴风影音,实效性很重要。
正衡初中赵蔚:局部放大,实验操作用的多,选取学生做的好的实验,做课外实验的微课。视频使用上要剪辑与教学无关的,解决重点难点,做共享。应用方面要经常做不容易生疏。
张萍:总结发言,不是所有的课需要翻转,也不是所有的微课问题一次沙龙能够讨论完的,重要的是彼此启发,重要的是行动。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