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地理高考回顾和分析思考
【学生反映】:
做起来不顺手。比平常做的模拟题略难,背的内容考得很少,图多且和书上的原图不太一样,有的图看过,但试题出的角度和以前做过的题不同。读图和思考的时间用得较多,不少题目答案不确定,能否得B心里没底。地理学得较差的学生担心自己能否过关。
【试卷分析】:
2014年江苏高考地理试卷 体现了考查基础知识点,基本应用能力的特点。试卷总体难度较大。但试题依然需要学生利用储备知识和解题能力的训练来进行思维判断,虽然有的内容多年考,但依然有新意,也有较好的区分度。
<一>、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兼顾 试卷选择题包含两部分:单项选择18题, 双项选择8题,综合题3题,选修试题4选2。完全考查自然地理的试题有单选题:第1、2两题地表形态的知识;第3、4题地球运动知识;第5、6题是天气系统相关知识;第7,、8题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第9、10、11、12题地形和河流地貌相关知识;第13、14题是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气候与植被关系;双项选择题:第19、20、25、26题是地表形态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知识;完全考查人文地理的试题有第15、16、17、18题 ;第21、22、23、24题;综合题27题目考查自然地理为主;第28、29题目主要以考查人文地理为主。30题A、D为选修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考点比例1:1.
<二>、试题立意新颖,人文气息浓郁。今年的江苏高考地理卷最大的特色是蕴含有浓浓的人文特色,首题以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开篇,“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以地理角度重新诠释和解读耳熟能详的佳作,让人耳目一新。试卷中段要求考生从地理视角分析江苏名茶的分布和原因,体现出了江苏厚重的文化传承。
<三>、图表是考查的重心,注重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强调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全卷共有23幅图,每一组试题都以图表资源或材料为命题素材,只有认真读图,提取有效的信息,才能准确回答试题。考查更加重视材料分析、图图叠加分析,图表叠加分析等能力。试卷除了选择题1、2两题,大题29外,其余的题目均是材料+图,图的类别多种多样,大题更是材料+图+表格,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如第1、2题需要准确判断材料信息内容才可以判读选项;第3、4题要原理示意图和空间想象才可判读;第7、8题需要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的空间相结合才可以完成;第11、12题需要找准古河道;第17、18题需要注意图像曲线的分布和变化;第21、22题需要读懂坐标系统的表达的指数;第25、26题需要准确的判读气候资料的气温和降水特征等。
<四>、考查重点知识点,需要学生加强知识储备。重点知识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4两题);地质作用与地貌(7、8两题);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19、20两题); 主要天气系统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5、6两题);气候与动物的迁徙城(综合题27题);城市群和城市带(综合题28)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区位及区域的发展的阶段 (综合题29题)等都有考查。但是试题中有些需要学生增加知识储备,如第19--20题茶叶生长习性知识平时学生接触较少(材料中有),而全球定位系统(GPS)也未提及;第8题地形地质剖面图的空间概念形成,平时学习更多的关注常见地形或地质构造,对此了解不够。学生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拓宽知识面,加强知识储备才能轻松应对。
<五>、试题关注热点,设计巧妙,贴近生活。考点的渗透性强,融合性强,同时突显出地理学科源于生产和生活,关注生产与生活的实用性特点,将人们关心的一些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城市合理配置的科学应用等融入到试题中。体现时事热点,关注生态环境,反映乡土区域地理。时事热点占的比重比去年有明显降低,但是考核重点仍与现实生活和实际联系紧密,从“单独二胎”政策、到地质灾害、“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区的振兴、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都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国家领导人的出行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产业转移;以南海和东海的岛礁和海洋权益等为背景考查海洋地理知识。 将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充分展现于考生面前,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特点。
<六>、试题覆盖面广,人文地理比重上升,立意新颖,较往年试卷难度有所提高,更为重视对材料分析能力和读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其中如天球图、地形地质示意图的判别、斑头雁的迁徙等试题难度较大,特别是综合题考生普遍反映试题入手易,但是拿高分比较困难
总的说来:地理试题将会摒去一些偏、怪的题目。但题目的能力要求和难度有所提高,与社会和生活相关的内容增多,体现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地理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现实价值。 试题传承了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地理审题能力考查,重区位分析的传统要求。本试卷有些试题仍然需要学生在自然地理知识方面加强理解和运用方面的提高,如综合题第27题,学生不但需要会分析图文,还要有足够的知识的迁移做铺垫。
【今后教学建议】
1、 试题依托图表考查能力,体现学科特色。教学要均以、材料或图表为试题的切入口突出考查了学生对材料和地理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的能力。“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成为地理试题解答的思维主线,一些关键信息的获取与运用对解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主干知识历来是高考的重点,试题并没有因此回避,这就避免了考生在复习时钻牛角尖,而且在考生第一时间接触到高考试卷时也会因试题平稳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并能考出较好水平。
3、 更加重视材料分析、图图叠加分析,图表叠加分析等能力;关注生活和时事地理环境相关知识的关联性。
4、 相关学科的借鉴和地理化知识的运用。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