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地理>>校际交流>>文章内容
二中、三中校对外公开课-地理组(李丽萍)
发布时间:2017-02-07   点击:   来源:地理组   录入者:李丽萍

新课标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是对前面内容的递进与补充。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而且还是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同时,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它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具有重大作用。 本节内容重在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应对全球变暖应采取的措施。其中温室气体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该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温室气体为何会引起全球变暖。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只是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表现,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一变化。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不同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各种媒介对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点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有所了解,对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存在一定模糊的理解,对全球变暖应采取的措施不够清晰,对全球气候变化处于一种动态的和周期性的变化尚缺乏一定的认识。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通过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通过网络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 ①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温室气体的保温作用,过量排放温室气体,破坏森林减少吸收加剧了全球变暖; ②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农业减产、生态系统调整、自然灾害频发……后果非常严重; ③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途径和措施——政府官员、企业家、科学家、普通公众(减少排放、增加吸收、适应变化); ④不同时间尺度的全球环境变化——全球环境变化≠全球变暖!但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变暖!

2.技能: ①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技能:通过阅读多组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推断30年后上海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将面临的后果; ②搜集整理有效信息的技能: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总结不同角色人群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③通过绘图、语言描述等形式畅想未来的低碳生活,通过制作地理小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多方面能力。

3.过程与方法: ①以2016年里约奥运开幕式中上海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将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内容创设情境,通过时空穿梭的形式引导学生预测30年后的上海将面临的后果,并提出不同角色人群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应采取的措施; ②通过大气保温作用实验,体会温室气体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作用,意识到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阅读材料,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及人类产生的影响; ③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学生以角色扮演形式介绍不同角色人群在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应采取的措施。④通过图片对比分析,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在长时间尺度一直在发生,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加剧了近百年的全球变暖。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沿海都市——上海会受到的影响及不同角色人群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环境问题,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

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描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应采取的措施。

3.能够以整体的和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

【教法、学法指导】

    分层教学、直观图示法、问题探究、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里约奥运,上海海平面上升

2016年里约奥运开幕式,上海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将面临海平面上升的问题。

问题:1、视频中反映了哪种全球环境问题? 2、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它会造成什么后果?

带着任务看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导致,将会引起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从而淹没沿海低地,如我们的上海。

激起兴趣,引发思考

教学环节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承转】二氧化碳增多为什么会造成全球变暖呢?二者有怎样的联系?

【投影】大气的受热过程图

问题:你能结合所学的“大气的受热过程”,给大家解释下原理吗?

【师生互动】温室效应原理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会吸收地面辐射而阻止热量透过大气层,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

问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怎样产生的呢?

【师生互动】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都会产生温室气体,而过度砍伐森林又使得温室气体的吸收减少。

问题:还有其他原因导致气温上升吗?

【师生互动】除了人为原因,也有如火山喷发、太阳活动等自然原因导致气温上升。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尝试解释温室效应的原理。学生观看视频,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人类行为加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了对温室气体的吸收。

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学环节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承转】全球变暖除了造成海平面上升,还会对上海产生什么影响?我们来一起进入时空穿梭机,穿越到30年后的上海,看一看全球变暖对上海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学案中的四组材料,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分别从海平面上升、农业生产、生态系统、自然灾害四个角度总结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自主探究】(时间:2分钟)

【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完善答案。(时间: 3分钟)2.推选发言人总结,另一组补充。3.加分原则:答对一点得1分;补充正确每点得1分。

【小结】全球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

30年后,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涌入上海,并会对农业生产、生态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自然灾害将变得更加频繁,可以想象,未来的上海将生灵涂炭!

学生按照要求阅读学案中的材料,获取有效信息,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对30年后的上海产生的影响。 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教学环节三: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

【承转】这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刊出的一张预测30年,当海水涌入上海的场景,我们都不希望这样的悲剧产生,让我们再次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现实……

【合作探究】结合所给材料及教材,分小组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从政府官员、企业家、科学家、联合国四个角度,找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请简单罗列。

问题:我们能为未来的上海做些什么?

【小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除了四位小组代表提出的措施之外,面对全球变暖这个事实,我们还可以采取“适应变化”的措施,如农业上可以通过培育新品种、调整农业结构的方式,沿海地区可以建设防护堤坝来应对海平面上升。 总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从“减少排放”“增加吸收”“适应变化”三方面考虑。

【问题】面对全球变暖,作为21世纪的现代公民,你认为应该从身边的哪些小事做起,来延缓这一现状?

教学环节四:不同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

【承转】目前,人们对全球变暖越来越关注,随之出现了很多观点。你认为这两种观点正确吗? 两种观点: 1.全球变暖说明中国每个地区都在变暖。 2.全球气候变化就是全球变暖。 两种观点都不正确。我们通过视频和图片来进行分析。

【视频】近几十年我国各地气温变化 问题:1、中国是否每个地区都在变暖? 2、北方和南方相比,哪个地区的增温更明显?

【图片】 图2.28 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 图4-3-2 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

【小结】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气候在 冷热干湿不断地交替,目前处于温暖的间冰期。 可见,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但人类活动加剧了近百年的全球气候变暖。

【课堂总结】总结各组得分情况,优胜组获得“环保卫士”称号!

【地理小报】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查找资料,制作《全球变暖》地理小报,向父母及身边的朋友宣传全球变暖的相关知识,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生活。

【结尾】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请同学们爱地球如同爱自己,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印证两种观点均是错误的。 阅读图片,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在长时间尺度一直在发生,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加剧了近百年的全球气候变暖。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构建知识体系

当堂反馈

精选习题

完成训练题

巩固所学

an>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