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地理>>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地理组每周一课(刘婷婷)
发布时间:2018-06-13   点击:   来源:地理组   录入者:李丽萍

 “农业的区位选择——以薰衣草种植为例”教学设计

刘婷婷

(常州市第三中学 江苏常州 213000)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课标解读:本课标要求主要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两个概念,要求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各要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两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归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二册)第三单元《农业》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本章作为产业地理的开篇,是在人口与城市的基础上,对人文地理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为工业和交通的学习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农业的区位选择”作为全章的基础与核心,对后面分析各个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具有指导作用。本节分为“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两部分,图文并茂的将核心概念、学生活动与案例分析综合呈现。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通过一学期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为学习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奠定了基础。社会经济条件虽较贴近生活实际,但学生还未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进行及时的引导。

2.能力特点

高一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与较强的思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大胆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积极讨论、探究并解决问题。

3.地区特色

常州市地处江苏省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传统以水稻田为主的附近农村正经历着农业结构调整的考验,如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2015年投资6000万建造了薰衣草庄园,本节课充分的利用这一乡土地理资源,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

【设计特色】

本节课以“苏南是否适合种植薰衣草”为主线,将课堂划分为三个部分:①问题导入:“苏南是否适合种植薰衣草?”,指引学生了解薰衣草的习性;②问题探究:“为何法国普罗旺斯能够大规模种植薰衣草并售往世界各地?”——引导学生从自然方面总结薰衣草的习性,从社会经济方面总结普罗旺斯薰衣草能够售往全球的原因;“苏南是否适合种植薰衣草?”——对比普罗旺斯与苏南的地理环境,分析并判断苏南是否适合种植;“为何苏南实际有薰衣草种植?”——通过观看视频总结出利用科技等社会经济要素可以对自然要素进行改善。③课后探究:“菠萝能否在我们这儿种植?”,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应用。课堂通过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去讨论探究、分析总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普罗旺斯的薰衣草案例的学习,能够说出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

2. 利用图表材料对普罗旺斯薰衣草的区位条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与布局的影响,锻炼图表分析能力,养成问题探究意识;

3.结合常州薰衣草庄园案例,归纳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乡土情怀。

4. 在认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 农业区位因素是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

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教学方法】

教的方法:小组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学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睿易云教学系统、平板、PPT、教材、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问题导入】

什么是农业?农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们平时所说的农业是种植业之类,这属于狭义农业;而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因此花卉的种植也属于农业,如薰衣草浪漫美丽,其花朵可以制成精油,具有安神助眠祛痘印的良效。

①  我们苏南能否种植薰衣草?

②  如果想要知道能否种植,首先要知道什么?(薰衣草的习性)

③  如何得知薰衣草的习性呢?(分析原产地法国普罗旺斯的环境)

【思考问题】   

①我们苏南能否种植薰衣草?

②如果想要知道能否种植,首先要知道什么?

③如何得知薰衣草的习性呢?

1.以学生喜爱的薰衣草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2.通过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原产地来总结薰衣草习性。

农业区位的含义与分类

教师利用在线答疑功能,向全班推送普罗旺斯与苏南的相关资料包,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讨论,在平板端记录讨论结果并提交,教师选择某组放大展示,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探究一】“为何普罗旺斯能够大规模种植薰衣草并售往世界各地?”

材料一:薰衣草生长适温为15~25℃,它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喜疏松、适宜于排水性好的中性或偏碱性土。不喜欢根部有水滞留,持续潮湿的环境会使根部没有足够的空气呼吸而生长不良,甚至突然全株死亡。

材料二:法国普罗旺斯概况。

材料三:从中世纪开始,普罗旺斯居民就将薰衣草做成香粉与药剂,如今薰衣草被作为天然香料添加入各种生活用品中,其鲜花与精油等制成品广销世界各地。

【师生总结】

1.薰衣草的习性:

喜光照、耐旱、怕涝、地形要有坡度(利于排水)、适宜中性或偏碱性的沙质土。

2.普罗旺斯薰衣草及其制成品广销世界的原因:

①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中世纪开始便已有);

②  劳动力充足(薰衣草的种植)

③机械化水平高(大规模的种植);

④科技水平高(农业种植、精油提炼、化妆品添加等);

⑤高速交通便利(高速公路运输、航空运输);

⑥政策的支持(品牌的打造);

【知识提炼】

薰衣草在普罗旺斯大规模种植,它的种植与销售与各个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相应的关系,这便是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农业生产所在的地理位置;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便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两类。

【小组讨论】

①  组员交流讨论,总结出薰衣草的习性;

②  讨论为何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及其制成品能够远销世界各地?

③  小组发言人负责记录讨论结果,并提交至平板。

【师生总结】

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方面总结薰衣草的习性;从种植历史、劳动力、机械、科技、交通、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总结普罗旺斯薰衣草及其制成品广销世界的原因。

1.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锻炼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注重学生为主;

2.从探究活动中一步步引导学生获得书本知识,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小组分工合作,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学习新课

活动探究

【探究二】“苏南是否适宜种植薰衣草?”

材料一:苏南地形图与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苏南地区的土壤以水稻土为主,部分丘陵地区为黄棕壤,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件下,经人为的水耕熟化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形成,其下层土质粘重。

【师生总结】

①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过高,降水过多;

②  水稻土为主,下层土质粘重;

③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较为平坦;

④  河湖众多,水系发达;

【小组讨论】

①组员交流讨论,对比普罗旺斯与苏南的地理环境,分析并判断苏南是否适合种植;

②小组发言人负责记录讨论结果,并提交至平板。

【师生总结】

结合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等因素,总结出苏南理论上不适宜种植薰衣草。

1.通过图表资料分析判断,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2.以苏南为研究对象,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

过渡

综上,苏南的气候、土壤、地形、水源情况都与原产地普罗旺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理论上苏南的地理环境不适宜种植薰衣草。然而实际上,我们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就投资6000万建造了一个薰衣草庄园,为什么能够种植呢?

学习新课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发展

【探究三】“为何苏南可以种植薰衣草?”

播放视频“常州薰衣草庄园试营业”后,组内交流苏南能够种植薰衣草的原因并归纳。

①  土壤中掺入稻壳,增加疏松度,抑制杂草生长;——技术改进;

②  沟垄种植,利于排水;——技术改进;

③  政府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政策支持;

④  附近村民劳动力——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⑤  试运营后人气火爆——市场广阔

【师生总结】

虽然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是通过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可以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改善。

观看视频并归纳原因

利用常州的乡土资源做案例,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生活地理”思想;

结束新课

结束语

苏南的自然地理环境不适合薰衣草的生长,但我们通过技术等手段可以改善自然环境,使得薰衣草得以在苏南种植,但这种种植规模能与原产地普罗旺斯相比吗?我们这儿只能是发展观光农业,要想发展成原产地那样大的规模,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与技术,因此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应该秉承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理念。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课后作业

小组探究

现在正是吃菠萝的时节,各大超市果摊都有售,你们有没有思考过菠萝能否在我们这儿种植?我们这儿有没有菠萝种植?课后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自主查询所需要的资料,结合走访调查后整理成调查报告,每小组提交一份至平板。

充分利用创新实验班的技术优势,以微型研究性学习的作业形式代替传统作业,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薰衣草的原产地?苏南能否大规模种植薰衣草?种植需要考虑的条件?”这三个问题,引入了农业区位的概念与因素,结合课本以及生活中的案例,分析了自然地理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给出薰衣草原产地的相关资料与苏南地区的相关资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分析薰衣草的习性,判断能否在苏南种植。以常州市武进区的薰衣草庄园为案例,强调技术条件对自然条件的改造与改善。

1.读图中认知区域

如何运用地图、略图、脑中地图作空间透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相关的解释与结论,是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中必备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呈现了较多的图文材料,旨在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习得认知区域的能力。

2.探究中培养思维

通过“为何普罗旺斯能够大规模种植薰衣草并售往世界各地?” 、“苏南是否适宜种植薰衣草?” 、“为何苏南可以种植薰衣草?”三个探究活动,将农业区位的含义分类、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区位选择实质贯穿起来,一步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综合思维与探究能力。

3.实践中锻炼能力

课后作业充分利用创新实验班的技术优势,小组探究“菠萝能否在我们这儿种植?”,以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代替传统习题检测,既是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应用,更是注重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从课堂活动到课后实践,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span>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