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地理>>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十四周——陆唯梅每周一课
发布时间:2017-07-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陆唯梅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和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自然带的形成。
2.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设计思路】

由各地植被景观图展示的形式导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通过珠三角与西北内陆的对比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两大特征。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图和世界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特征、形成基础与原因,并分析典型地区—非洲大陆和亚欧大陆中纬地区。通过诗词辨析导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并利用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分异图,设置问题,探究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自动播放由17张不同地区植被景观图组成的ppt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世界不同地区的植被景观,植被被称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发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另外一个特征——差异性。

[板书]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整体性+差异性

[讲授新课]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的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自然环境的这两个特征。

[活动一]西北内陆与珠三角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比较。

1)在中国行政简图上确认西北内陆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位置;

2)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六张景观图片分别对应哪一地区,并分析原因;

3)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的特点,思考各要素之间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整体性)

4)分析西北内陆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的特点,思考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的不同体现了什么特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讲述]结合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理解自然环境差异性的分类。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1、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

2、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分类:按空间尺度(规模大小)划分为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1) 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自然带

二、主要的陆地自然带

[展示课件]以结构图的形式,逐步呈现陆地自然带的含义

[讲述]结合西北内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征,我们发现:

1、定义:陆地上不同地区由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并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共同形成的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命名:热量带 + 植被类型+

概念辨析: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分别表示哪一概念?

          (植被)(自然带=植被+带)(气候=植被+气候)

[展示课件] 帮助学生记忆自然带名称,熟悉主要自然带的位置。

1)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图,依据图例,呈现分布位置与自然带名称,并适度解释名称的含义,帮助学生记忆名称,大致了解主要自然带的位置。

2)呈现北半球气候模式图,引导学生回忆中纬度的几个主要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回答问题,分类识记自然带名称与位置:

与气候类型的名称最吻合的自然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是:热带荒漠带

本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本地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是哪种气候?什么自然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哪种自然带对应两种气候类型?在大陆东西岸分别对应哪种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一种气候对应两类自然带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过渡]自然环境存在差异性,那么它们在分布上有没有规律性来帮助我们进行记忆呢?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板书](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赤道向两极+沿海向内陆

[活动二]一起去旅行

线路1:从非洲的热带雨林北上到北极苔原;

线路2:从法国的巴黎东行到中国的哈尔滨。

同学们分为两组,沿路线12去旅行。讨论以下问题:

1)看看你们分别经过了哪些自然带?

2)观察自然带延伸的方向、更替的方向;

3)讨论自然带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两条线路经过的自然带,说出自然带延伸的方向、更替的方向,分析更替的原因。教师展示相关课件内容,并补充两个水平地域规律的典型地区——非洲、亚欧大陆中纬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

[小结]

规律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形成基础

原因

典型地区

赤道向两极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