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7-12-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陆唯梅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地理教研组是个仅有7人的小教研组,但学科教学任务较重。本学期,高三3个选修班,高二5个选修班、8个小高考班,高一12个班的教学任务,使得老师承担教学任务均较重。但我们力求通过每次的教研活动不断增进同事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密切的联系,并在工作上大家互相帮助,增进彼此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因此组内风气较好,对学校的各项要求,都能及时地、保质保量的完成。现将本学期工作如下: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积极落实新课标精神
本学期,新的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本教研组注意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有关精神,认真要求每位教师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并积极地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要求老师能对教材、教法力求“挖深”、“吃透”。本组教师备课较认真,教案编写实用,针对性强,教法设计新颖,合理科学,体现出教师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和领会。
2、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学期初,全组老师认真学习学校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并及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在实际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贯彻和落实。每次教研活动大家都踊跃发言,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困惑或经验、建议,全组老师一起积极热烈探讨,对改进教学水平有很大程度的启示和帮助。
3、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课,观看教学视频,专题研讨等活动,且把这些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本组教师每次听课后都能进行很认真地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有突破,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方法的渗透等等。每次的开课时,都尽量将老师上课的情景及时记录,反馈给开课老师,提高自身的上课特色。
二、教学常规方面
全组教师认真学习、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各项制度要求,落实在实处。大部分老师的教案能按照学校要求的规范来写,即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析,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等;并能于课后及时记录教学反思和学生的作业反馈。
此外,本学期全组教师听课任务达到学校要求,即每学期不少于16节课。另外,除了听了本学科的一些课而外,甚至还听了别的学科一些课,相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也吸取别的学科有用的方式方法,运用于我们自己的教学之上。
三、本学期工作重点
围绕主题一:地理“核心概念”教学过程的更优化
1、 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进度,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本学期加强了周三教研组大集备及三个年级的备课组集备势在必行。除规定周三上午的集备时间外,创设集备环境,全组集中在地理专用教室,每周进行专项学习和教学研讨。
2、 注重项目引领,确定教学问题,研究关键能力;
(1)以“每周一课”为契机,针对教学设计,重视评课环节,强化课堂教学研究。共开设主题研究课6节。12月初,胡方晓老师与二中张元宵老师同题异构《自然界的水循环》,何飞老师开设市级公开课《常见的天气系统》。
(2)围绕相关课题的立项与结题工作,开展项目研究。
①教研组的市级普教重点课题:《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经过近3年的实践研究,与该课题相关的材料已经比较丰富,本学期进行了资料整理,撰写了结题报告,顺利结题。
②何飞、李丽萍两位各申报了一个“十三五”立项课题。本学期,通过中期评估,晋升为市级立项课题。
③加强地理教学信息化的研究。以高一创新班的开设为契机,以《关于开展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2017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为抓手,邀请专家,整合资源,利用新校区的硬件优势,促进地理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以地理教研组教师为主,通过申报,获得一个省级立项课题。
(3)珍惜学习机会,主动研究反思,力争丰硕成果;
①做好教后记及相关点评工作。根据学校要求,本组职初教师刘婷婷需要每周上传一篇教后记;十年内教师李丽萍需要每月上传一篇教后记;其余教师本学期需各上传2篇教后记。一是要保证教后记的及时上传;二是要组织教师及时对教后记进行点评;三是推选优秀教后记参加学校相关评选。端正对此工作的认识,积极对自我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促进自身发展。
②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网上评课。本学期,学校新推网上评课工作。依学校要求,及时提醒青年教师上传教学设计,并组织全组教师参与对教学设计的网上评课。既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也促进老教师的探究学习与反思能力。
③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级、校际的教科研活动与听评课活动,珍惜学习机会,开拓自身视野,探究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手段。
④本组青年教师论文撰写能力较强,本学期,李丽萍老师获得“师陶杯”论文评比二等奖。在原有论文发表率的基础上,核心期刊论文的发表明显增加。
3、以基本功竞赛为契机,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针对4名青年教师的各自特点,加强磨课,训练板书、板图能力,促进发展。
围绕主题二:如何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
1、 坚持开展学科特色活动。
(1)“图识天下”活动是本组自主创设的学科活动,形式和效果获得学校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本学期,由于高二选修班级、学生的大幅增加,在活动设计、试题内容、形式等方面都在进行改进。需要全组教师再次通力合作。
(2)第十二届“地球小博士”活动的培训在本学期启动。结合中国地理学会对比赛形式的改进,我们也将结合比赛主题,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辅导。力争在下学期的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2、坚持校本课程的开发。
由于教研组人员紧张,以及学校的课程安排等原因,导致校本课程的研发停滞不前。本学期,教研组新增教师一名,教学与科研能力明显增强。计划在原有特色活动基础上,拓展相关活动,完善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地理》、《战争与地理》,开发《带着父母去旅游》等研学性质的校本课程。
3、加强地理专用教室的利用。
专业教师资源浪费严重,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活动面狭窄,是教研组现存的一个严重问题。拟在专用教室开辟学生作品展示区;加强学生制作活动的设计开展,比如制作“世界钟”等;师生共同制作教具等。
4、设计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
参与2018 年常州市研究性学习活动,李丽萍、刘婷婷两位教师组织高一学生以“常州湿地建设”为主题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
四、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1、要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从课堂入手,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2、克服人员少、教学任务重的困难,进一步加强和丰富教研组的教学、教研活动,使本组教师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3、组内教师还要加强论文的学习和撰写,提高全组的教学教育理论水平。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