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7-12-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陆唯梅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结合市教科院工作安排和校教师发展处工作计划,围绕相关课题的立项与结题工作,以两大主题为核心,开展相关工作。
主题一:地理“核心概念”教学过程的更优化
目的:侧重教师的专业发展,聚焦课堂,提升课堂效率。以主题为引领,积极开展各类教科研活动。
上学期,教研组依据主题开设了七节研究课,通过组内研讨,分析总结了促进教学过程更优化的主要方式: (1)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地理核心概念的可视性;
(2)加强读图感知,理解地理核心概念的空间性;
(3)案例分析对比,加强地理核心概念的拓展力;
(4)设计情景活动,提升地理核心概念的思维力。
上学期的研究,我们仅注意了核心概念优化的一些教学方式。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该主题的研究还需站在教学设计的层面上进一步探讨,帮助学生从具体知识的记忆走向地理视角、学科观念的培育,学科思想方法的感悟和领会,启迪和生成地理智慧。教师的教学站在哪个层面上,决定着培养出来的学生站在什么样的素质高度。一位教师只有深刻理解了教学内容、学科思想,才能将方法、技巧变成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 为了达成此研究主题,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1、 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进度,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由于多为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与教研组成员不坐在同一办公室,导致日常的、随时可进行的小备课明显减少,组内的协作意识有所减弱。所以,本学期加强周三教研组大集备及三个年级的备课组集备势在必行。除规定周三上午的集备时间外,创设集备环境,全组集中在地理专用教室,每周进行专项学习和教学研讨。
2、 注重项目引领,确定教学问题,研究关键能力;
(1)以“每周一课”为契机,针对教学设计,重视评课环节,强化课堂教学研究。
依据研究主题,结合原每周一课的主题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上加强过程性的细节磨合。本学期每周一课预计开设7节研究课,开课计划如下:
周次 开课教师 开课主题
第三周 何 飞 地理核心概念的形成(高一)
第四周 李丽萍 地理核心概念的辨析(高三)
第七周 陆唯梅 地理核心概念的联系(高二)
第八周 吕秀玉 地理核心概念的联系(高二)
第十二周 赵裕军 地理核心概念的形成(高一)
第十三周 刘婷婷 地理核心概念的形成(高一)
第十六周 胡方晓 地理核心概念的辨析(高三)
(2)围绕相关课题的立项与结题工作,开展项目研究。
①教研组的市级普教重点课题:《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处于结题状态;经过近3年的实践研究,与该课题相关的材料已经比较丰富,本学期,进入资料整理,撰写结题报告阶段,力争顺利结题。
②何飞、李丽萍两位各主持了一个课题,正积极申报“十三五”立项课题。本学期,将面临中期评估,希望能晋升市级立项课题。
③加强地理教学信息化的研究。以高一创新班的开设为契机,以《关于开展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2017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为抓手,邀请专家,整合资源,利用新校区的硬件优势,促进地理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教研组争取获得一个省级立项课题。
(3)珍惜学习机会,主动研究反思,力争丰硕成果;
①做好教后记及相关点评工作。根据学校要求,本组职初教师刘婷婷需要每周上传一篇教后记;十年内教师李丽萍需要每月上传一篇教后记;其余教师本学期需各上传2篇教后记。一是要保证教后记的及时上传;二是要组织教师及时对教后记进行点评;三是推选优秀教后记参加学校相关评选。端正对此工作的认识,积极对自我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促进自身发展。
②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网上评课。本学期,学校新推网上评课工作。依学校要求,及时提醒青年教师上传教学设计,并组织全组教师参与对教学设计的网上评课。既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也促进老教师的探究学习与反思能力。
③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级、校际的教科研活动与听评课活动,珍惜学习机会,开拓自身视野,探究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手段。
④本组青年教师论文撰写能力较强,本学期,督促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辅华杯”、“师陶杯”、“园丁杯”及常州市地理年会的论文评比,在原有论文发表率的基础上,力争提高核心期刊论文的发表。
主题二:如何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
目的:侧重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服务于课堂,提升学生兴趣。
1、 坚持开展学科特色活动。
(1)“图识天下”活动是本组自主创设的学科活动,形式和效果获得学校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本学期,由于高二选修班级、学生的大幅增加,在活动设计、试题内容、形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改进。需要全组教师再次通力合作。
(2)第十二届“地球小博士”活动的培训将在本学期启动。结合中国地理学会对比赛形式的改进,我们也将结合比赛主题,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辅导。力争在下学期的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2、坚持校本课程的开发。
由于教研组人员紧张,以及学校的课程安排等原因,导致校本课程的研发停滞不前。本学期,教研组新增教师一名,教学与科研能力明显增强。计划在原有特色活动基础上,拓展相关活动,完善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地理》、《战争与地理》,开发《带着父母去旅游》等研学性质的校本课程。
3、加强地理专用教室的利用。专业教师资源浪费严重,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活动面狭窄,是教研组现存的一个严重问题。拟在专用教室开辟学生作品展示区;加强学生制作活动的设计开展,比如制作“世界钟”等;师生共同制作教具等。
希望通过两个主题的引领作用,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也能促进老中青教师的共同发展。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