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三中学第一届历史记录大赛公告
——《我的亲朋好友与常州三中的故事》
◆主办单位:学生发展处 教师发展处 历史教研组
◆协办单位:高一年级组
一、大赛宗旨
不管你是否自觉,我们总是借助过往的经验来理解当下并预测未来。然而,这些过往的经验(历史)并不会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它总是转瞬即逝,只留下或明或暗、或正或斜的影子(史料),任凭来者对影追思。
尽管只能面对历史的影子,我们却有信心一点点逼近历史的真实。这种信心来自于虔诚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这种态度便是“同情的理解”(陈寅恪)和“怀疑一切”(休谟),既敬畏历史又不陷于迷信,凡事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却不忘记追问:“事实是这样吗?拿证据来!”而历史研究的方法林林总总,都不外乎胡适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务必做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再好的方法,不为人用,都是没有意义的。在历时几千年的王朝时代,书写历史只能是史官们的权利,其内容也不外乎“王侯将相的家史”(鲁迅)。然而,今日之中国,曾经被排挤在大历史之外的普罗大众觉醒了,公民写史的潮流已经悄然形成。尽管起步之初泥沙俱下,但这股浪潮毕竟挣脱了权力对历史的锁禁,为整个民族的新生开启了大门。
“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当我们意识到历史并非遥不可及的燕窝鱼翅,而是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的空气时,历史才回到了自己的本位。
对每个普通人而言,最需要了解的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历史,而是汇入自己生命的涓涓细流;最需要铭记的也不是往圣先贤,而是那一个个赋予其生命、塑造其人格的普通人。他们往往寂寂无名,无人喝彩,他们常常是大历史的失踪者,无差别的统计数字。除了我们,没有人会留意他们的存在,更不会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倾听他们的故事。
此刻,你!对!就是你,对他们的历史负有无可旁贷的责任。
寻找大历史的平凡的身影,把他们请到历史舞台中央,让同时代的大人物、大事件成为他们生命的注脚,舞台的背景。
二、作品要求
(一)写作主题
我的亲朋好友和常州三中的故事
我校常州市第三中学历史悠久,创办于1928年,初名江南中学,1929年更名辅华中学,1952年改为现校名,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8年1月成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也许你知道这些,可是你真的了解我们学校的历史吗?你的亲朋好友中有没有曾经在三中学习或工作的人呢?他们在三中经历过哪些事情发生过什么故事?也许他们是三中的校友(或在校学生),遇到了令他们难以忘怀的老师、同学,发生过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也许他们是三中的老师、领导(在任或退休),他们参与或见证了学校的建立、发展、新建、搬迁、回迁,他们在三中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许他们还深深怀念和眷恋着那段时光,保留着奖状、作业本、笔记、课本,这些都是他们与三中历史的见证。也许他们还曾经历过三中的某些特殊历史时期,例如文革。也许他们是AFS项目在三中的学生,他们在三中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快把这些记录下来吧,你就是记录他们历史的历史学家!
2.记录要求
通过实际采访和资料研究,了解亲朋好友(家人或朋友、同学都可)的经历,从具体的历史故事中探究个体与三中,局部与整体的互动关系。写作时须清楚地记录三中对个人的影响,并以翔实的历史细节展现个人的选择和努力对三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二)作品格式
1. 所有参赛作品,均要求一组两篇,分为A(主文)、B(辅文)两部分。
A文:主文
(1)真实地记录探究过程中发现的历史。
(2)作品为非虚构写作,不得有主观虚构或想象。
B文:辅文
探究活动总结。忠实地记录探究活动的过程,总结本次历史记录活动的经验与心得。
2.A、B两文应同时投稿。评审权重A文占70%,B文占30%。
3.稿件格式
(1)文本(word)格式参赛。可插入图片(在清晰状态下,图片大小不得低于800X600像素)。A文和B文需放入同一个word文档中。
(2)纪录片(视频格式)方式参赛。视频作品包括故事(A)和花絮(B)两部分。视频要求:画面清晰,播放流畅,分辨率不低于1280×720,有中文字幕和文本。
(3)音频方式参赛。音频作品包括故事(A)和花絮(B)两部分。音频要求:尽量使用标准普通话,若涉及方言,需要提供录音文本。
(4)稿件中所有引用材料必须注明出处,访谈内容请注明受访人、采访时间。
(三)投稿办法
5月26日前发送至邮箱:834408915.qq.com
三、参赛方式
个人参赛:全体高一同学均可参加。
四、参赛时间
(一)收稿截止时间:2014年5月26日
(二)结果公告时间:2014年6月
五、评审说明
(一)评委组成
评委会由常州三中的语文、历史老师组成,具体名单如下:
姜国顺、张英、蒋波、卫雪君、巫俊、韩光、张坤玲、倪红娟
(二)评审程序
首先由各班历史老师选出3篇文章代表班级参加年级评选;
高一年级评选
(三)奖项设置
1、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2、颁发获奖证书;
3、积极参加和获奖的同学历史平时成绩酌情加分;
4、获奖作品将制作展板在全校展出;
5、获奖作品将发表于校刊《诚毅》学生版;
6、推荐获奖同学参加下一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
附第四届全国中学生写作大赛范文一:
逆境中的那双援手——爷爷刻骨铭心的恩情
学校:常州市钟楼实验中学
作者:包振宇
指导老师:杨菁
采访时间:2014.3.10~2014.3.11
采访对象:爷爷
在我家里,爷爷始终都是一个志高行洁、不苟言笑的老人。饱经风霜的面孔,头上布满了皱纹。不难看出他是一个经过风雨洗礼的人。每当我看到他的这一形象心中那肃然起敬的感觉便油然而生。爷爷对我很亲,我总能从他慈祥的眼神里看到一道永不熄灭的火焰。因为他是个有故事的人。
——题记
童年的朋友
“1947年腊月初二。我出生在了我们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地主家庭中。因为在生我的时候,你太婆落下了病根,结果让她丧失了生育能力。许多人劝你太公再养几个,为包家添点香火。不过你太公都只是笑着否决了。在我小的时候,因为是地主的孩子。所以我打小就吃的饱,穿的暖。村里的小孩啊没有一个不羡慕我呀!”此时的爷爷仰卧在长椅上,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回忆起了童年的生活。用着平实的话语,把他的童年向我娓娓道来。
“我是我们家的独子。所以你太公太婆自然就百般疼我。我小时候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家当时真的富,方圆几十里都是小有名气。家里大概是有105亩天。还有一些祖上传下来的东西。用村上人的话来说,太公太婆真的是两个‘烂好人’,村上人要是有什么麻烦事,只要不出格,太公太婆都会尽力帮忙。年底到了的时候,年成少的租客,太公太婆就会减少他们的负担。这也使我们一家备受当地人尊敬。”说道太公太婆时,爷爷不禁有些激动,手中的茶杯都差点掉在地上。似乎太公太婆还在他的身边一样。
于是爷爷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接着说道:
“说实话,我从小就特别皮,是当地出了名的捣蛋鬼。谁家要是墙角跟坏了,扫把被弄坏了,晾的衣服掉了,准是我干的好事。不过谁让我是地主家庭的孩子,村上人对我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我稍微大了点的时候,到学会打架了。那时我还瞒着你太公太婆,和村上几个被称为不三不四的小孩玩上了。其中有一个小孩眼睛一大一小。被我叫做‘阴阳眼’。这个‘阴阳眼’的家境是真的差。父母走的早,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所以,从小就比别人懂事。而且手脚还很麻利。”说道这里,爷爷释怀地叹了口气。因为他说过“阴阳眼”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唯一的死对头,更是他逆境时的救命稻草啊!
正是这样一个出生卑微,却又懂事的男孩与我那个娇生惯养的爷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身份差距甚远,但也没改变我爷爷和“阴阳眼”之间的友谊。两个人总是形影不离,打成一片。因为“阴阳眼”也被称为不三不四的小孩。所以当这件事被太公知道后。太公显然是怒气冲冲,大发雷霆。爷爷也怕得在旁边不敢说话。这也是太公第一次向爷爷发火。见这一情景,太婆马上走了过来,对着怒发冲冠的太公说了几句,太公的心情才有所平静。
据爷爷回忆,太婆是这么对太公说的:“老头子啊,你就消消气吧,那孩子不也挺好的吗。这么小就学着种田,割草,多麻利的小伙子啊。就是怪可怜的。我们家国兴真的应该向他好好学学啊!”太公也觉得有道理,这才把心中的怒火消了下去
此后,太公对“阴阳眼”的态度也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经常叫他来家里打杂,并给他和他的爷爷奶奶一点菜。“阴阳眼”也是很懂事。边说着谢谢边把菜小心翼翼地包好。爷爷因为没学过种田,有一年跟着“阴阳眼”去割稻子。爷爷看着好玩,便让“阴阳眼”教他割。“阴阳眼”看在爷爷也是他的好朋友的份上认真教着爷爷。当“阴阳眼”把割稻子技巧“传授”给爷爷时,爷爷也只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就在这时“阴阳眼”提出了和爷爷进行割稻子的比赛。爷爷也好强,便跟“阴阳眼”比了起来。正当爷爷在费力地割第一捆稻子时时,此时地“阴阳眼”早已不慌不忙地割完好几捆了。那场比赛爷爷也自然而然地输了。从此以后,爷爷不断向“阴阳眼”学习,也学会了有担当。
看着爷爷一天天成熟懂事,太公太婆也是很欣慰。
好朋友也有结仇的那天
正如俗话所说世事难料。再好的朋友也终将会有结仇的那一天。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当第一道晨光摄入天际时,周围已是白茫茫的一片。村里的孩子们可都高兴坏了。一个个争先恐后跑到了屋外,开始玩起了雪花。爷爷自然也不例外,又和他那几个不三不四的朋友玩在一起了。
冬天虽然是冷的,但正是孩子们对雪的热爱,才营造出冬日里的温暖。
爷爷他们也向我们小时候一样,打雪仗,堆雪人。爷爷说过,就是这本该快乐的一天竟然爷爷和“阴阳眼”从此结下了仇。
爷爷他们那天玩的是堆雪人。他们中有一个小孩子提议说谁是大家公认的,堆得最好的,谁就是我们的头。听了这句话,大家都兴致勃勃,跃跃欲试起来。爷爷和“阴阳眼”是孩子们中最早做好的两个。其他的人自然也就放下了手中的活,连忙跑了过来鉴赏。虽然爷爷是地主家庭的孩子,对于一个成人来说,要说谁做的好的话,自然都会选择说爷爷。但孩子们毕竟是天真的。他们的判定始终是最公正的。很快,大家就一致地把目光瞄向了“阴阳眼”,“阴阳眼”也就一下子当上了孩子们中的头。
自尊心强的爷爷自然是不服气,但他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接下来,孩子们又玩起了打雪仗。因为被“阴阳眼”占了威风,爷爷不禁想要报复起来。但又十分犹豫。不过最后爷爷还是选择了对“阴阳眼”进行报复。爷爷在雪球里塞了一个很大的石子想前方砸去,不偏不倚地砸到“阴阳眼”,“阴阳眼”毕竟也是个爱面子的孩子,一下子抓住了爷爷的衣领,爷爷也怒了,两个人厮打在了一起。周围的人好不容易才劝开了他们。爷爷看到自己在别人面前如此狼狈,强忍着泪水回家去了。
到家后,爷爷非要让“阴阳眼”一家种那块最贫瘠的地,对他继续报复,虽然太婆是疼爱爷爷的,但对于原则性问题,太婆还是拒绝了,还批评了爷爷。依旧让爷爷和“阴阳眼”保持来往。但两人的关系是大不如前了,还有好几次两人又打在了一起。
知道这件事后太公太婆最终把爷爷送到学堂里去读书了。
从此爷爷的童年最终以枯燥无趣,潦草收尾了,而“阴阳眼”一家也搬到亲戚家去了。原来的两个好朋友,就这样彻底变成了“死对头”。
上帝开的玩笑
1965年春节,当每个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时,太婆已经彻底地离开了爷爷。据说太婆是安乐死的,无疾而终,太婆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一生中也没有什么遗憾,如果说真要有什么遗憾的话,也许就是她还没看见爷爷成亲就倒下了。太婆走了的时候爷爷悲伤地留下了眼泪。因为太婆一生积德,所以太婆走的那一天,很多人来给太婆送行,都劝爷爷节哀顺变,看开一点。就这样,太婆的丧事就结束了。
太婆走后,太公也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变得寡言少语,常常一个人闷在自己的房间里,茶饭不思。终于在同年的七月,太公也病倒了。爷爷迅速把太公送进了医院,便在门口焦急地徘徊着。终于医生走了出来,而带给爷爷的消息却如同当头一棒,又一个噩耗降临在了爷爷身上,太公也走了。爷爷不禁有点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双腿抽搐起来,一下子瘫在了地上。爷爷当时只有一个反应,他愣住了,他被吓得动都不敢动。只是强忍着眼泪,故作坚强,但泪水还是出卖了他,爷爷开始失声痛哭,和太婆走得那一次一样。
双亲走后,爷爷觉得天都塌了下来,无助地哭着,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傍晚,从没吸过烟的爷爷把家里的烟全吸完了,彻夜未眠。眼神显得空洞而又憔悴。但爷爷还是振了振精神,草草地给太公办完了丧事。把太公的坟安在太婆的旁边。
经历了两次生离死别,爷爷已经麻木了,他变得坚强起来,不再懦弱。一个人掌管起了家务。原本光滑的手指也变得粗糙起来。身体也瘦了下去。后来经过两个多月的修养,爷爷终于从那两次黑暗的经历走了出来。
但也许命运总爱和爷爷开玩笑。1966年5月,中国爆发了著名的文化大革命,许多地主都被红卫兵抄家,抓去批斗了。爷爷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命运似乎会在绝境处出现一条转折点……
天无绝人之路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意味着地主阶级将会受到强烈的冲击。红卫兵四处抄家,与人批斗。爷爷自然也躲不掉,他选择坦然接受这件事。爷爷的门前传来的脚步声,红卫兵来了。
爷爷在椅子上正襟危坐,“迎接”着红卫兵的到来。然而当红卫兵踏进爷爷家的门槛时,爷爷无比惊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带头的红卫兵正是那个爷爷熟得不能再熟的“阴阳眼”啊!看到爷爷后“阴阳眼”也大吃一惊。命运真的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再次把这两个灵魂牵连在了一起。面对即将被自己的死对头抄家的事实,爷爷不禁吁了口长气。然而,“阴阳眼”并没让他的手下们抄家,而是将头扭了过去,说道:“今天,我们不当红卫兵。”虽然别的红卫兵都很惊讶,但或许“阴阳眼”在他们间的威信是极高的。别的红卫兵也不在说话了。都散去了。房间只留下了爷爷和“阴阳眼”。爷爷忍不住问:“你为什么没有把我带走?”“我们不还是朋友吗?你们家对我的大恩大德我真的感激不尽,如果不是你们,也许我会去做傻事,甚至…”阴阳眼哽咽地说道。爷爷打断了阴阳眼的话。两个好朋友互相握住了对方的手。虽然他们还有着死对头的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似乎早已冲淡了这些关系。或许他们终究是一对好朋友。
此时的爷爷的心情波澜不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阴阳眼”问起了太公太婆的事。已经不再会哭的爷爷还是流下泪眼泪,看着天空说道:“他们去了很远的地方,不会回来了。”听到太公太婆的死讯后,“阴阳眼”也忍不住留下了眼泪。去了太公太婆的坟前磕了一个响头。
未来
接着阴阳眼问起了爷爷日后的打算。然而爷爷却因此沉默了。确实,爷爷对这些事情丝毫没做准备。看着沉默的爷爷,“阴阳眼”开口了:“也许我可以帮你,我三叔那村上还空一块天呢,我可以让你去我三叔家,去那里生活。”“阴阳眼”说完后,爷爷“噗通”跪在了“阴阳眼”的前面,不断感谢着“阴阳眼”。见爷爷行如此大礼,“阴阳眼”赶忙把爷爷扶了起来。说道:“老兄太客气了,行这么大礼干什么,你对我也恩啊,我还要谢谢你呢。”就这样,“阴阳眼”和爷爷两人又成了童年是那形影不离的好友了。
三天后,“阴阳眼”带着爷爷来到了的三叔家里。三叔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肤色黝黑,但很壮实。看得出是经常在田地里辛勤耕作的劳动人民。三叔也是很关心爷爷。“阴阳眼”对爷爷说道:“从此,你要记住,你已不再是地主了,做个普通的老百姓,好好过日子吧。”这次是爷爷哽咽了。从此爷爷发誓,一定要对得起阴阳眼,照顾好三叔。三叔家的田比较贫瘠,每年的年成都不高,不过爷爷认死理,好的农民就种的出好田。于是爷爷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去给田里浇水施肥,手上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老茧。但爷爷并没因此放弃,终于在第二年的秋天,让那块贫瘠的农田变得充满生机。还经常把多下的粮食送给在外的“阴阳眼”。 “阴阳眼”也会偶尔带一辆块肉回来给爷爷和三叔吃。村上的人也都夸爷爷是个好手。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了,可爷爷还是一个人。于是三叔和“阴阳眼”便让爷爷赶紧成亲。媒婆在村里物色好了一个姑娘,名叫何金华。爷爷对这个女孩是一见钟情。半年后两人就成了亲,还生下了我爸爸和我两个姑姑。
爷爷的后半生也这样诠释在了我老家的土地上。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
如今,爷爷每年都会去“阴阳眼”的坟前帮他扫扫墓。
历史感悟
历史,有时候象一堵城墙,很厚很厚,让你无法看透;有时候又好比一张宣纸,很薄很薄,让你一目了然。历史有时还会象一块铅,很重很重,让你不堪重负;而在别的时候,它像一根鸿毛,很轻很轻,让你轻而易举。
用往事写成的并不都是历史,但历史却真实地记载了昨天;被血泪濡黄的也并不都叫历史,但历史又确实是血泪铸就。所谓历史,就如我们在晴空下看到的那幅油画,浓墨重彩,远看清晰,近看呢,却很模糊。
历史的厚薄轻重,都已成远去的黄鹤,抓住今天每一个真实的翅膀,我们才能飞越先人们创造的历史。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不禁多次感叹道人性的光辉是多么的强大。文中提到的“阴阳眼”虽然已经走了。但他留给爷爷、留给我们的精神是永远存在的。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著名作家雨果说的: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当我们追溯起历史的洪流时。我们不免觉得好乱,好杂。让我们丝毫没有头绪。但当我们用心体会每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时,我们或许就能从先人的身上找到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品质,让我们不断奋进。
愿历史与文学相辅相成,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
范文二:
学校:常州市花园中学
作者:周桔
指导老师:孙丹
外公京史
A文 历史纪实: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像流水一样,只是流失而再也不能返回这宝贵的光阴。
1956年, 23岁的外公在常州戚机厂工作,因为北京738工厂需要人才,所以调去北京。当时该厂是国家156项重点工程项目的保密单位,也是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
外公与苏联专家工作
(这张照片,右边的是我外公,中间的是苏联专家。)
一天,我到外公家,看见桌子上有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上面有一个外国人两个中国人。我很好奇,向外公问到:“外公,这中国人是谁?外国人又是谁?”“左边的中国人是你外公,中间的外国人是苏联阿尔菲莫夫量具专家,也是苏联卫国战争的参加者。”外公说,“1956年,我在常州戚机厂工作表现好。因为北京738工厂需要人才,所以调去北京。”
“在北京,经过培训,组织上安排我制造专用量具工作,给我压力很大。”因为专用量具是检测大批量生产零件的合格性,确保整机的质量,所以专用量具要求很高。例如:量具的平直度必须经热处理后磨加工,再研磨,使光洁度达到镜面要求的基准面,因此千万不能马虎。”
“因为生产的是高精度尖端产品,所以苏联专家对我们的环境要求很严格,必须要文明生产、清洁生产,否则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我们数万人的工厂没有噪声,没有污染,像特别宁静的科研单位一样。”外公说道。
“在工作期间,曾有国家领导人来视察,像朱德、邓小平同志都来过。”我心想:外公好厉害,能目睹国家领导人的真容!
苏联专家回国
外公陷入沉思,停顿了几秒,才说:“我们和苏联专家在一起工作了好几年,培养了深厚的感情。有一天,上级通知:因为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任者。因为赫鲁晓夫和毛泽东同志有矛盾,所以苏联专家要回国。我们都依依不舍,十分难受,大家眼睛红肿,都在诉说着与苏联专家的友谊。”说到这里,外公的眼角泛起了泪花。
“那晚,我失眠了,写下了文章《真挚的友谊、难忘的回忆》,并且刊登在厂部号角报的头版上。专家回国后,我的工作更加认真,更加繁重了。”外公语重心长地说。
外公培养人才
“你外公在苏联专家回国之后,还培养过人才呢!”外公说。我很意外:外公还当过导师!“我教了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外公说,“当时我还有些犹豫,但是组织上要求我一定要带好这个队伍,加快研制产品的进程,并且要使苏联专家的宝贵经验传承下来。”
“原计划教同学们技术的同时,既要出产品,又要整机装配调试,时间紧,任务很艰巨。所以只能先易后难,边教边干;采取速成教育,实现同学们相互促进学习。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我给学员们开了一个现场分析会。早晨,同学们提早半小时进厂,换好工作服,现场非常安静,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见。同学们全神贯注地看着我,听着我说:‘这种物体是属渗碳淬火的零件,在工作面必须HRC50~60°的硬度,而其他工作面是没有硬度的。敲打的时候容易断,所以要研究敲打的方法。敲打的时候手锤从中心向边缘延伸,如果是有硬度的必须首先了解硬度是多少才能适度敲打,现场响起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外公革新技术
“距国庆还有一个月,厂门口挂上了红色的标语‘超美赶美 力争新产品向国庆节献礼’整个厂区热火朝天,沉浸在火热的气氛中。我仔细考虑,还有一些零件要再改进加工,必须在今天下午完成,否则要拉整机装配的后腿了。我走进刚刚被我赶回宿舍的青年班组,笑着说:‘怎么又是你们?’其中一个工人挠挠头说:‘不是不睡觉,而是想亲眼看看整机这个老朋友。’这时,车间主任也笑着走过来,风趣地说:‘小伙子就该这样!’”外公说到这里也笑了起来。
“随后,我来到总装班组,按了一下键盘,发现打印机构时间还不到位,必须调整信号时间。接着,我到最后的零件研磨班组,小张京告诉我:组长到总装班去听取研磨零件的质量意见。最后,我来到总调办公室,一夜未眠,他们眼睛里都布满血丝,满脸疲惫。主任激动地说:‘宝塔就要结顶啦!最后还得看我们的整机性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厂长走进办公室,说:‘大家一心为国家,努力为新产品试制成功而奋斗,这是一笔很珍贵的精神财富。’”
“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工厂研制的产品——电话交换机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出国,在莱比锡展览上获得了国际好评。1960年5月,我被聘为产品改进系研究员。1961年我被评为技术革命能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功臣,并成为双革四新的获得者。”外公说的时候眼睛炯炯有神。我心里很自豪。
B文 历史感悟:
一天,我和妈妈去外婆家。看到书房里柜子上放着厚厚的影集,我出于好奇,翻看着各式各样的照片。其中有一张黑白泛黄的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之后我就参加了历史记录大赛。通过这次比赛,让我了解了外公在北京难忘又美好的经历,从而了解这段时期的历史。
外公说:“当时中苏联盟,苏联专家到北京帮助我们搞科。当时的人,热爱工作,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尽管生活艰苦,但是每个人都有雷锋一样的精神,都很热情,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都是加班加点。所以工作效率高,发展很快,使中国的技术达到另一个高度。外公对祖国做了贡献:为祖国培养了人才;被研究院聘为研究员……但是苏联的行为是不道德,背信弃义的。”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斤斤计较,抱怨这、抱怨那。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正确对待学习与工作。外公的故事启发我要学习当代人的那种乐观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意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