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成果分享>>文章内容
历史教师素养的提升与修炼——省历史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发布时间:2016-10-21   点击:   来源:网络   录入者:李春
苏省历史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李春

为期一周的江苏省历史骨干教师培训在紧张充实中结束了。这次培训既有各级教育专家的讲座又有一线教师示范观摩课,还有世界咖啡形式的专题讨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历史教学前沿的最新动态,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一、现阶段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精神

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并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4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总结了新世纪以来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与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在将要着力推进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中,对基础教育提出了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任务。

2016年8月31日教育部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最终确定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将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监测学生学业质量的核心指标。

二、历史教师素养的提升与修炼

1、教师如何把握高中历史专题的深度

深度指史实范围和理解程度。教学对象与考试性质决定教学的深浅。素质教育与课程目标要求一定深度:培养健全的人格,公民素质;尊重历史,追求真实,独立思考;课程内容选择的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把握深度直接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把握不必深化的专题;可深化但不大可能考的专题;深化不多的专题需要深化的专题。

2、教师需要历史教师超越课本,具有大视野,拥有大智慧,才能启迪学生对当今世界的

各种现象进行理性的质疑,乐观的预测,谨慎地建构,从而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与人格的健全。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将自己理解的大格局告诉给学生,并指导他们用长时段的方式来思考社会的变迁。爱、诚实、宽容、尊重、平等、自由、正义、和平、勇敢、简朴等等,人类生活的价值应该成为历史教育传递给下一代的精神财富。不论是在课程资料的选择(如图片、案例、故事),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设计、课堂讨论,抑或考试评价,都应该彰显人类的共识,追寻属于共识的基础价值。

3、教师要设计传递思想的课堂。历史不是人类生活的延续,而是思想意识的延续。高中

历史好课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足够的高远度和足够的深刻度:思想性;起承转合都好,不能承受之重:主题性;学生真正喜欢而不是专家喜欢:真实性。有思想力的课堂要主题聚焦、问题导向、.深度对话.、做历史、.思维批判。让教学变成研究,把高中历史课堂用“历史”连接“学生”与“智慧”,不仅仅满足于做人师,学师,更要做精神导师,思想经师。

4、教师多阅读多思考。如果历史教学对许多新的价值观关注甚少,就只能陷于陈旧思想的废墟里,变得肤浅,没有深度。所以,关注新价值观是历史教师的一种责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