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成果分享>>文章内容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张坤玲青年教师成长营演讲
发布时间:2013-10-10   点击:   来源:网络   录入者:不详
历史可以这样读
——推荐《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常州市第三中学 张坤玲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青年教师成长营的成员,今天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读过的一本书。我的个人观点,难免会失之偏颇,不当之处,敬请赐教,谢谢。
作为历史老师和个人爱好,我偏好选择历史类图书。很多人认为,历史书读起来很累,看不懂,那么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本相对通俗的历史读物《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一、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袁腾飞老师,男,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精华学校教师。他以幽默犀利的灵活多变的授课语言向学生们传授历史知识,人称“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袁腾飞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编写者之一,曾参与北京市高考历史命题工作。2009年、2010年登上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两宋风云”和“塞北三朝之辽”。出版图书《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两宋风云》、《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等。先后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人生”和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邀请录制节目,并荣登“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1位,引发广泛关注。
二、我的读书感悟
一个教师成熟与否,根本看他是否心中明了他所讲授的学科要教给学生什么,该怎样去教。
历史教学看似容易,其实不然。如果把历史课仅仅看成是讲古人之事,对学生要求仅仅是熟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倒也容易,但这并没有完成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样的课难免枯燥,学生也不会喜欢。这正是应试教育的老套。
袁腾飞老师认为,历史教学不能离开历史基本知识的讲授,但一定“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说:“历史课的学习,识记是基础,运用是目的。”因此,他的课重在激发学生思维,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重在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思想、观点教育。他的课讲得生动、丰富、灵活,效果理想。
概略总结袁腾飞老师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立足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固然应以历史基本知识的讲授为主,但是如果认为这就是历史教学的唯一功能,是历史教学的全部目的,那么历史教学必然是机械的,死记硬背便成了学习历史的唯一方式。
袁腾飞认为,中学历史是讲社会发展演进的课,不应讲成公式化、抽象化的结论的堆积,枯燥、僵化的材料的罗列,而应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材料活起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生动的历史画卷,由此,让学生感悟历史,理解历史的进程,认识历史的本质,学会分析历史问题。要充分利用历史典型材料,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正义感。这其实是袁腾飞老师将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例如,在讲《美国独立战争》一节时,讲到华盛顿率领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战士们不怕牺牲、艰苦卓绝的战斗,他并没有平铺直叙或公式化地硬塞给学生什么结论。他动情地说:“他们装备极差,往往是八个战士用一枝步枪。”“冬季,华盛顿的军队行军很容易被发现,因为在他们走过的地上留下的是一条血路,你们知道为什么?对,因为许多战士在赤脚行军。”此时,学生都面容肃然。“就是这样一支衣衫褴褛处于弱势的军队,战胜了貌似强大,装备精良的殖民军,为什么。”结论学生们自己总结出。对“历史是不可阻挡的”这一命题,学生又有了一回认真的体味。
在讲《抗战爆发》一节时,谈到淞沪抗战,谈“四行仓库保卫战”,他生动地讲了女中学生冒死泅渡苏州河,把国旗送到被围困的阵地一事,以及壮士腰捆炸药从仓库顶跳下与敌同归于尽的壮举,令听者动容。在这里,爱国主义的教育可谓“润物细无声”。
在讲到华盛顿严词拒绝友人劝其当皇帝,并在连任两届总统后毅然归乡,以及他原本是大庄园主,却变卖家产投身到独立战争中,为民族独立甘愿牺牲时,均是聊聊数语,仿佛是随意谈及,既未冲击课的主要内容,也未使课程枝蔓横生,但这“顺便谈及”却给学生以心灵震颤,其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是不可忽视的。
激发学生思维
袁腾飞老师讲课,常常会请出1-2名学生以戌有关内容的讲授。这样做一是活跃课堂气氛,其次,也是最主要的,是为了激发学生思维,让全体学生都融进教学过程中。学习是个思维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思维,学习才有效果。当学生站出来用自己的话讲解一个战役过程或一个历史事件、一位历史人物时,无论讲者还是听者均感到他们已不单纯是坐着听课的学生,而是有了共同探讨的体验。当然,发言者须事先查阅有关材料,无形中又是一种锻炼,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需要对所学内容归纳、分析,得出必要结论时,袁腾飞老师通常是先让学生尝试归纳或分析,最后由老师引导概括。例如讲到淞沪抗战中老百姓冒死支援中国守军,袁腾飞引导说:为什么国民党的守军受到老百姓的无私支援?在同学分析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总结了抗战的意义和抗战胜利的必然性。
这样做显然比由老师直接讲,让学生逐字记录要费事,便其效果却大不一样。学生说:“学完历史课,我们都会成为评论家、政治家、军事家。”可见,要上袁腾飞老师的历史课,不动脑筋怕不行。
重点突出的教案
袁腾飞老师对教案设计颇具匠心,听他的课有种干净利索,流利酣畅的感觉。讲解层次分明,板书言简意赅,语言简洁准确。课后看学生笔记,大小标题和摘记清楚勾勒出这一节课的层次和重点。有的老师不注意教案设计,再加上语言功力差,常使听课者有种受折磨的不舒服感。袁腾飞老师象一些有事业心、有进取心的老师一样,其语言功力、教案设计的巧思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用心用脑用功的结果。
袁腾飞老师总结他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感知历史材料——理解史实材料,识其本质——巩固基本知识——运用基本知识。
有了这样的框架在先,在设计教案时,就会精心安排层次,细心挑出重点,审慎组织材料。因此,细玩味袁老师的课,会发现无一处无用意。
灵活运用史料
有人主观认为,历史课要想让学生爱听只须讲故事即可,殊不知学生可新奇一时,却不能永远甘心听故事。更何况,教材中并非到处是故事。袁腾飞老师精选一些典型材料,讲课中适时抛出,既增加生动性,激发学生情绪,又颇显学术气,使学生由奇生敬,由敬生爱,由爱而主动学习。
例如:讲“美国独立战争”一节,讲到美国军队多由民兵集成,他在投影仪上打出一尊执枪的民兵塑像,讲述了塑像寓意,并顺口背出凿刻在像基上的碑铭“坚守阵地,在敌人开枪射击前,不要先开枪。但是,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里开始吧!”讲到英军投降时,他毫不造作地准确说出英军统帅带领几位将军、几位校官,在何地向美国将军交出佩剑。数字之精确只使听者心服。在讲“卢沟桥事变”时,他详细讲了日军挑衅过程和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的壮举,教室里静极了。充分利用典型材料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情感教育,培养历史兴趣,激发思维的有效手段。当然,前提是老师须熟读有关书籍,方能精选典型;熟知历史材料,方能信手拈来。这就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老话题。
如果认真总结,还能列出袁老师讲课的一些风格和特点,此不赘叙。但有一点是必须提及的:如果一个人不热爱教师职业,没有崇高的题德,缺乏事业心,那么他永远不会下工夫探讨什么教学规律,不会着意搞什么教学改革。袁腾飞老师之所以课讲得好,所以能在教学上取得成绩,与其敬业爱岗,崇尚师德有直接关系。事实上,袁老师确是一位热爱教学事业的好老师,这是他教学上能取得成绩的根本原因。
袁腾飞老师笃志教育事业,潜心钻研教学,是我们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