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校际交流>>文章内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倪红娟奔牛中学同题异构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7-11-23   点击:   来源:网络   录入者:倪红娟

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常州市第三中学 历史教研组 【教学目标】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理解国家利益的概念 理解国家利益与国家外交之间的关系 知道在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利益是随着国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的,外交方针政策也应适时作出调整。 认识到追求国家利益必须以不损害他国利益为基础,避免走向极端民族主义。 【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国家利益的追求 国家利益的概念 材料一:“外交:国家为维护其自身利益,推行其对外政策所进行的国际交往活动。” ——《辞海》 国家利益的概念:“国家利益是指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与其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诸因素的综合。”例如国土、人口、主权;和平的周边环境、充分的能源供应、平等的贸易关系等。分为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等类型。 (一)国家利益确定的背景 材料一:两大阵营的对峙图; 材料二: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图;时代周刊封面。 材料三:新中国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尚在进行和财政经济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成立的。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Q:材料二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怎样的国内外形势?关系国家利益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结合教材P109资料回放,新中国制定了什么外交方针? (二)国家利益的体现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含义 目的 “另起炉灶” 不承认           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重新与他国建立新的         的外交关系。 改变了              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除            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 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             阵营一边。 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 捍卫和平以及维护           材料一: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断绝了与国民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材料二: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公民投票证实其独立的愿望,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之独立。中苏共管长春铁路三十年(长春铁路在资产各占50%的基础上共同经营与管理,而经营管理权又归苏方所有),旅顺为共享海军基地三十年(苏联可在旅顺港驻军),大连为自由港。                               ——1945年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材料三: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 ——1950年2月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 Q:根据材料一、二、三,中苏建交与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哪些外交方针和政策? (三)国家利益的实现与偏离 材料一:毛泽东:“用条约把中苏两国的友谊固定下来,建立同盟关系……帝国主义者准备打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请好了一个帮手。” 材料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苏联政府同时给中国三亿美元贷款。             ——人教版必修一 材料三:1949年中国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材料四:斯大林迫使我国签订了一项秘密的《补充协定》,规定在苏联的远东和中亚地区、我国的东北和新疆,“不给予外国人以租让权力。并不许第三国的资本或其公民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所参加之工业的、财政的、商业的及其他的企业、机关、会社与团体的活动”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和新疆划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新中国之“一边倒”和“独立自主”之间纠结与冲突的历史启示》 Q:“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中国实现了哪些国家利益?同时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如果你是当时的外交部长,你是否后悔与苏联结盟?说说你的理由。 二、50年代中期国家利益的新追求 (一)国家利益确定的背景 材料一: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材料二:周边国家认为,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输出会威胁自身利益,纷纷采取敌对政策,使中国周边环境严重恶化。(革命输出指在本国革命胜利后,帮助其他国家进行与本国革命性质相同的革命。也特指社会主义国家帮助周边的其它国家通过暴力等手段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必修一 Q:1953年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关系中国的国家利益的新任务是什么? (二)国家利益的体现 Q:相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异同? (三)国家利益的实现 (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2)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时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节选。 Q:万隆会议上有的国家代表攻击共产主义,周恩来提出的什么外交方针力挽狂澜扭转了会议的发展方向?     三、拓展延伸 Q: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在国家外交中影响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因素有哪些?在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主题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为例 常州市第三中学 倪红娟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主题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体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历史教学中的主题指的是教学设计的中心思想,即教学立意。主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科学理论为指导,用鲜明的主题统领教学内容、串联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 主题式教学的流程如下:1、教学主题定位。此主题并非原课文的课题,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的主题;2、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围绕新的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打破原课文知识结构,课本内容只是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3、课堂教学。根据主题式教学设计,师生进行合作探究展开教学。 一、围绕课标进行教学主题定位 怎么确定一节课的主题呢?主题就是珍珠项链里的那根线,能把知识点串联起来,确定主题就是要准确的找出那根“线”。《辞海》中外交的概念是国家为维护其自身利益,推行其对外政策所进行的国际交往活动。无论哪个阶段的外交,不外乎对国家利益的追求,于是我把本课的教学立意定为“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突出新中国外交对国家利益孜孜以求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一定时期的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就是国家利益,制定的外交政策就是国家利益的体现,外交政策产生的积极影响就是国家利益的实现。 确定教学主题的原则之一是定位不可过高。教师往往通过知网寻找相关专业论文来辅助主题的确定,因此可能导致主题超出高中生的能力范围,显得艰难晦涩。这是主题式教学最为忌讳的一点。新的主题要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才能达到通过主题重新整合知识点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确定教学主题的原则之二是主题不可大而空。原先,我想把本课的主题定为“选择”,然后分为选择的出发点、选择的道路以及选择的结果来层层展开,整体上也比较流畅。但这个主题显然与外交的关系不够密切,显得大而空。 二、根据主题构建知识框架 主题式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根据新的主题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突破教材原有结构,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人教版必修一中《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知识结构如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主线不是非常清晰。根据新的主题“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我重新整合了知识点,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对国家利益的不同追求设计知识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外交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5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的外交方针、政策以及成就。1949年确立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政策。由于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临着极其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因此这一时期的国家利益主要表现为维护国家安全。侧重于对付来自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威胁,倾向于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由于朝鲜战争停战,国际形势缓和,但是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不断,于是这一时期维护国家利益的重点又增加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因此,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外交政策。于是,本课的结构主要分成以下两部分:(1)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家利益的追求——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2)50年代中期国家利益的新追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设计问题探究   在“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指导下,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使中国在军事、外交、经济上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但是新中国也因此付出了独立自主遭到一定破坏的代价。所以,要辩证地分析“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但是否因为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就彻底否定一边倒呢?当然不是。国家利益有核心利益和其他利益之分,国家安全是根本的核心利益。即使是成功的外交也不可能实现所有的国家利益。成功的外交就是努力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中国实现了哪些国家利益?同时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如果你是当时的外交部长,你是否后悔与苏联结盟?说说你的理由。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