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在校教师发展处组织,陆主任的带领下,我校四十多名青年教师成长营的教师赴苏州吴江中学听课学习。这次学习让我们大开眼界,拓宽思路,获益颇多。
我和韩光老师听了两节历史课。由吴江中学的叶新建老师和苏州一中的一位老师上的同题异构课《罗斯福新政》。创新与传统的碰撞产生了思维火花,这火花让人惊喜,让人激动,让人深思。
叶老师的课高屋建瓴,颇有创新意识。
1、 全新史观引领。他突破传统的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的主题,采用“美国宪政”的线索串联整课。这是全新的突破,是听了这么多次课中前所未有的创新。从材料的选取到问题设计全部重新建构,实施难度可想而知。
2、 采用史料教学法。许多材料来自最新书籍,可见该老师潜心研究史学以及教学,涉猎广泛。例如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资中筠《论美国的强盛之道》等等。
3、 对教材理解深刻,深入挖掘。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之一是通过颁布法律推行新政措施,一般教师浅尝辄止,但他引申到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并探讨了总统的行政权、国会的立法权与最高法院的司法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的关系。
4、但也许材料过于陌生,观点过于创新,学生反应不过来,因此在师生互动方面稍有欠缺。
苏州一中的老师则上了一节精彩的“传统课”,让我们觉得原来教师的个人魅力也可以令课堂充满灵动。
1、 该老师声音优美,语言丰富,循循善诱,教风亲和,令人赏心悦目。
2、 教学设计层层深入,抽丝剥茧,过程流畅。
3、 使用新的史料,引人入胜。例如导入新课时的《罗斯福就职演说》内容。
4、 材料教学法运用自如,通过材料化解难点。
5、 注重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复习新政内容。
总的来说,要想提升历史课堂的品质,必须具备扎实的历史素养,即使关注新的史观。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