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赴江苏省常州中学对外公开课学习感悟
今天,我校历史组的韩光、蒋波、李春、张坤玲、倪红娟五位老师赴省中听课学习。老师们认真听了两节课,分别是施亚俊老师的《唐太宗》和巢科老师的《新民主主义的崛起》,各有特色,获益良多。
施老师的课结构鲜明,构思新颖,突破传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 教学形式多样:用一张表格展现唐太宗生平。内容丰富,生动形象,例如提到唐太宗“喜欢的动物”“贤惠的妻子”,善于调动学生的兴趣。
2、 用多种史观引领教学。例如,对玄武门之变的评价,老师提供了古今几位思想家的评价让学生分析概括,最后总结归纳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 体现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的过程的新课程理念。不是直接讲解贞观之治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填表概括。
4、 体现“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的理念,在过程中加以方法指导,不是放任自流。
5、 体现“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总结出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之后,联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促进学生的成长。
巢老师的课也特点鲜明。
1、 导入新课的形式新颖,以一则95年前的全国通电作为导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2、 把历史课堂与乡土资源相结合。过程中采用了省中校史部分的记事作为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的兴趣。
3、 教学形式新颖。例如,在讲“中共的诞生”知识点时,设计了“一个政党的出生证明”的表格,既有趣又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这两节课给我们很多启发,特别是在教学设计与知识深度挖掘方面给我们许多感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