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17江苏高考试卷评析——开学初常州历史教研活动讲座
发布时间:2018-03-02
点击:
来源:网络
录入者:倪红娟
立意高远、思维新颖、角度别致
——2017江苏高考试卷评析
在2017年底,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举办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世界史研讨会》中,我聆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其中,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命题组组长、南京大学陈仲丹教授从命题立意和试卷主要特点两方面对高考卷展开分析,对高中历史教学特别是高三历史复习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于是,历史教研员黄博士布置给我一个任务,那就是与各位专家和同仁分享陈教授的讲座内容,希望能对高三的历史复习以及教师自主命题提供一点启示。
江苏高考历史试卷总体分析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命题立意阐释;试卷主要特点
一、命题立意阐释
1、遵循课程标准,凸显育人功能
2017版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第一条即“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普通高中课程修订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卷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凸显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以清晰的主线、鲜明的立意和精巧的构思来体现时代诉求,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育人理念。
表格:
第1题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第2题汉代统一铸造五铢钱、第3题三省制度的演变、第4题孔子和朱熹思想、第5题中国画特点、第24题A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民族融合。涉及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民族融合、思想、艺术。意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辩证地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第21题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和海外贸易一度活跃 契合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
第22题对中国“道路”问题的探索,体现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以求实现国家富强。符合当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主题
第23题 关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应消除彼此的对立,解决的方法就是使两者在相互借鉴、彼此补充的基础上相得益彰。
第24题以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的作用为视点,考查华盛顿的良好品质以及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 意在培养考生关注民族和国家利益,勇于担当的好品质。
2、扎根中学教学,运用学术成果
(1)试题内容均为主干知识
2015年全国卷中有一道题考查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治观念(偏)。全国卷中有的主观题只需要看材料就能得出答案,和教材内容无关,教师的作用就被虚化了。江苏卷试题内容接地气,都与教材有关,没有偏题和怪题。从主干知识的主要方面出题。例如,王安石变法就考经济政策,不会再考科举制。这样就能扎根中学教学,考的与教学内容有关。
(2)试卷所选材料短小精悍
为了将阅读障碍降到最低,让考生有更多的时间充分地审题和答题,尽量选择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材料。例如,21题明朝商品经济的材料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是中宣部向全国各级党政干部及广大党员群众推荐的读本,通俗易懂。21、23题有两则材料;22、24题A、B只有一则材料。
(3)试题运用最新学术成果
在高考试题中,引入学术研究新成果,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是这几年试题的重要特色。21题明朝的商品经济涉及的海外贸易繁荣,以及明政府开放海禁,与教材中的海禁有较大差异,涉及的观点和材料均立足学术前沿,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
3、着眼学科能力,聚焦核心素养
能力立意是对高考试卷的基本要求。2017年历史科江苏卷贯彻《考试说明》中考核目标的要求,合理安排不同题型能力考查的具体目标。选择题的设计立足于“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非选择题则在这两项能力的基础上考查考生“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2017年江苏卷则在继承以往传统的基础上,打造并发展了江苏卷的风格,聚焦了核心素养。
表格:
试题 核心素养
3、8、18、19 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变迁。 时空观念
第7题表格、第9题地图、第20题图片 必须架构起时间与特定时空的联系,将具体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之下来考查。 时空观念
第9题 考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分析能力 唯物史观
第22题有关中国道路问题的小论文 历史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查
二、试卷主要特点
整体稳定,体现江苏特色;植根教材,内容分布合理;材料新颖,语言平实明快。
1、整体稳定,体现江苏特色
第6题从两江总督耆英对鸦片战争战败原因的分析切入;第22题材料摘自《西洋史》作者陈衡哲是江苏武进人,在东南大学任教时写了这本书;第9题考查的是近代高等教育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助于考生理解南京的高等教育在国内领先的历史原因。
试卷整体难度与2016年基本持平,实现了试卷的整体稳定;选择题难度不大,主观题难度较大,区分度明显,便于能力较高的考生更好发挥,符合高校选拔的要求。
2、植根教材,内容分布合理
2017年高考试卷与2016年相比,必修一的分值有所上升,选择题由6题增加至9题,必修二选择题由9题降至6题,必修三分值保持基本不变。三本必修所占分值大致相当。
江苏考生的软肋:
A对教材知识掌握不牢
例:24A(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道送分题,谁知得分没有达到预期,因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到位。送的分接不住。
B合理推论题全军覆没
例:21、(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根据材料可以概括出“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结合所学从“中外联系”角度推论出”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这是对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能力的考查,今后此类合理推论题的分值将增加。
3、材料新颖,语言平实明快
(1)试题形式:材料新颖、素材丰富、情境多样
(2)呈现方式调整:单一选项、陈述句设问、材料短小精悍
单一选项:选择题的答案都是单一选项,12年有三道题是组合选项。
陈述句设问:非选择题的设问均为陈述句,由原先的“请回答”改为“完成下列要求”,表述更规范(从全国卷中得到的启示)
材料短小精悍:第22题、24(A)、24(B)均只有一则材料,全卷总阅读量比去年少350字,便于学生审题和解答。
(3)文字表述:平实精炼、降低阅读障碍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