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教研活动>>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市历史教研活动在三中举行
发布时间:2016-10-19   点击:   来源:网络   录入者:倪红娟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记同题异构研究课《太平天国》 10月19日,常州市历史公开课在我校开设。本次研究课以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为主题,采用同题异构的方式。我校张坤玲老师和北郊中学的王宽军老师用两节精彩的历史课向高一历史教师们诠释了各自对研究主题的理解。评课环节由二中郑瑜老师主持。先由两位开课老师阐述教学设计及意图。张坤玲发现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很偏激。所以她从一个新的角度——洪秀全个人的角度来看太平天国的兴衰。以洪秀全的天国梦——洪秀全的天国路——洪秀全之天国变——洪秀全之天国思为线索。王宽军老师在思考中国近代面临民族危机时,各个阶级是如何选择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进行了探索,那么农民阶级如何尝试的?从前期面临西方侵略的反抗到后期的学习西方。重点放在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有积极地影响,在近代化视角下如何认识这场农民运动? 最后郑瑜进行总结。本次同题异构课的研究主题是教学目标的落实。那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经验、学生实际、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教学的界限。本节课的重点:农民起义的作用于局限性。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因此,应该以从近代化的作用为起点。太平天国客观上对旧秩序进行了摧毁(经济、政治、文化),没有建设。对清政府的主动求变起到了客观上的刺激作用。洋务派正是从与太平天国的交手中认识到洋枪洋炮的优越性。安庆内军械所就是制造洋枪洋炮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的局限性应该从太平天国为什么失败中分析。另外,教学中还需注意从史观的角度进行设计。从革命史观角度,对太平天国的评价较高。从近代化史观则强调其作用。研究课与平时的课的区别,研究课还是要创新,平时的课讲究”实”。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