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17-2018第二学期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8-03-23
点击:
来源:网络
录入者:不详
去“黄老”之气,铸“有为”精神,打造研究型教研组
——2017-2018第二学期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倪红娟
上学期,在校长室与教师发展处的带领下,教研组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及时完成并上交四星复评材料,并在教师个人发展和教研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1、论文评比与发表有所斩获
倪红娟与张坤玲的论文获 2017年年会论文二等奖。
张坤玲《高考历史学科开放性试题的教学启示》发表于《课程与教学》2017年第5期,《读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获得2017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读书与成长”征文评选三等奖;
韩光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控研究》发表于《高考》
2、课题研究稳中有进
历史组申报了两项十三五规划课题,分别是韩光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课程评价研究》通过中期评估,获得立项;倪红娟、张坤玲:《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及案例研究》申报省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年教师课题。倪红娟加入的《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通过立项。
3、各级公开课与讲座经常开展
开设市级公开课2节,校际公开课4节,市级讲座1个。
李春:2017年9月,市级公开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2017年12月,校级对外公开课《马克思主义诞生》
韩光:2017年11月,大市高三历史研讨会公开课:让图“说话”——基于核心素养的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分析
倪红娟:奔牛中学指导课《新中国初期外交》
张坤玲:2017年8月,校级公开课《我思故我在——文科班开学第一课》
2017年12月,四校联合开课《文学的繁荣》。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获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
倪红娟参加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世界史》论坛。并在常州市教研活动中开设讲座《2017高考历史试卷的总体分析》。
在学校五星风采教师评比活动中,张坤玲获得班主任之星;在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倪红娟获得二等奖,韩光获得三等奖。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期末考试中平均分以及达B率超田家炳和二中。在学校和教师发展处的领导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历史教研组荣获常州市第三中学优秀教研组称号。
虽然,我们上学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与在座的优秀教研组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在本学期,我们历史组在特聘教师黄博士的引领下,制定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去“黄老”之气,铸“有为”精神,打造品牌教研组。用教研员的话来讲,学历史的人都带有一股子“黄老”之气,指的是道家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但是,如果全组老少都这么顺其自然,那么就不会有进步。要发展就一定要“有为”,要有所作为,有所追求,努力过后对结果顺其自然那才是人生的豁达态度。一个教研组的战斗力归根结底是教学质量,那么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又是什么?那就是教学研究,我们要以有为的精神打造一个研究型的教研组。围绕这一核心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名师引领,指导教学研究方法
历史特聘教师黄天庆博士最关心如何推动历史教师成长,促进历史教研组的发展。他与我一起制定了本学期的特聘教师活动规划:1、理论学习(评优课理论考核内容学习)2、围绕评优课的标准进行公开课磨课3、研究新课标4、论文写作指导。相信经过专家的指导,我们会改进教研方法、提升教研能力。
第二、常规工作,落实教学研究过程
1、每周一课的听评课活动
开学初的教研活动时,我们组就制定了每周一课的开课教师与课题。打算在小高考过后开展。每个人的开课主题依然围绕历史组课题《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与案例研究》展开。听课与评课要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方法—实践应用—反思改进—再次实践”,让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
2、教研组教研活动、各年级集体备课
每次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都要做到三定:定主题、定主讲、定分工。
第三、各类抓手,拓展教学研究途径
1、以课题为抓手,提升教研能力
目前历史组教师领衔或参加的有三个课题,加上我在教研员那边的一个课题,共有四个课题。本学期各课题已经进入课例研究阶段,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和支撑。遵循以下工作步骤:挑选课例—选题备课——打磨课例——专家指导——提炼研究成果(一是录制视频为一师一优课做准备,二是为撰写论文提供素材)。
2、以历史评优课比赛为平台,提升教研能力
3月底,将举行常州市历史评优课比赛,每校派两名选手参加。评优课绝不仅仅是参赛选手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教研组的实力的体现。(1)理论学习:校内选拔的方式是理论考试。报名者寒假进行理论学习,由组内教师出卷、阅卷,胜出的两名组员参加市区评优课比赛。在此过程中,不管是参赛者还是组织出卷、阅卷的老师都提高了理论素养。(2)精心磨课:参赛教师上课,邀请特聘教师,与全组教师一起以优课的标准来听课评课,提出改进意见。届时全组教师都为参赛教师提供各项支持,拧成一股绳,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3、开发校本课程,提升教研能力
目前历史组有三个校本课程,但随着新课改的启动,历史课程又有了新的目标和内容,因此有必要开发一门新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研究新课标、自己的学生、教学内容,并把学校发展的远景和文化的创生相结合。在这种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意识和能力将会大大增强。
4、撰写教科研论文,积累教研成果
特聘教师黄博士已经给我组的青年教师定下了指标,本学期每人交两篇论文,由他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并争取先在《课程与教学》上发表,然后再向核心期刊靠拢。
5、抓住各种学习机会,开拓教研视野
2017,感谢有你一路陪伴,2018期待与你共同进步,谢谢!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