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工作计划>>文章内容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7-04-07   点击:   来源:网络   录入者:不详
团结、反思、高效、创新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以团结促高效 1、守望相助——高二小高考老师们的感动。 2、资源共享——共同编写课课练、共享课件、学案、默写等资源。 3、认真研讨——定期展开历史组教研活动、集备 4、以老带新——学科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2人)教坛新秀(1人) 二、以教研促高效——教研组主题式每周一课活动 特聘教师黄天庆老师到我校参加历史组第一次教研活动。黄博士建议我们把开课主题与本组的课题《提高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研究》相结合,形成了历史组的开课计划表。每个教师以课题的子课题作为每周一课开课主题。这样就可以使研究过程具有连贯性,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系列。按照教师备课——专家修改教案——上课(专家听课)——评课的流程,达到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本教研组学期研究主题 《提高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研究》 第一次开课研究问题 判断史料的真伪能力的培养策略 开课教师 卫雪君 开课时间 第  4 周 第二次开课研究问题 史料互证能力的培养策略 开课教师 巫俊 开课时间 第 6  周 第三次开课研究问题 史料论证能力的培养策略 开课教师 倪红娟 开课时间 第  7 周 第四次开课研究问题 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 开课教师 李春 开课时间 第  8 周 第五次开课研究问题 区分史料类型能力的培养策略 开课教师 张英 开课时间 第 9  周 第六次开课研究问题 搜集史料能力的培养策略 开课教师 张坤玲 开课时间 第 10  周 第七次开课研究问题 史料实证素养培养中的误区及解决方法 开课教师 韩光 开课时间 第 11  周 第八次开课研究问题 判断史料价值的能力的培养策略 开课教师 蒋波 开课时间 第  12 周 (一)、以教研促高效——十三五市级课题申报工作 1、韩光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课程评价研究》 2、倪红娟 张坤玲:《提高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研究》 特聘教师黄博士对本组课题研究进行指导。他从课题的标题、子课题设计、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三个方面对历史组的课题申报评审书提出了修改建议。下阶段我们将根据博士的建议,提高评审书的文本规范性以及研究深度。黄博士推荐的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清史史料学》《观念、史料与视野》。 (二)以教研求高效——三校联合教研活动 三、以反思求高效——积极参加“教后记”评比 1、开学初第一次教研活动:介绍什么是“教后记”以及如何撰写“教后记”。 2、上传计划:张坤玲每月上传一篇, 其他十年以上的教师每学期上传两篇。 虽然之前也写教学反思,但是大多是随笔,缺乏规范性、深刻性。教后记从记录的内容,标题的预设等方面给教师指明反思的方向,一定能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四、以创新求高效——历史组特色活动 特色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1、历史剧表演 2、纪念一二九运动诗朗诵比赛 3、纪念反法西斯七十周年活动 3、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比赛(因组委会原因已停赛) 4、地方史研究活动:参观溧阳新四军纪念馆 五、有重点地完成不同学年段的教学任务   高一年级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的具体条件及学生的接受情况,重视对学生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纠正、培养和指导,把握好教学起点,既要高度关注尖子生的拔高又要突出对问题学生跟踪管理;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为高二的选修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二年级要认真研究课标,上好必修课,开好选修课。发扬学科优势、弥补劣势。面向全体学生,抓边促优。注重教法和学法指导,并在细节上多下功夫,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思辨能力。力争在3月份的小高考中历史全部通过,并且提高达A率。   高三年级要瞄准高考,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课改省市近三年高考试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扎扎实实地进行每一轮基础过关复习。加强教学研究,高度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适时、适当、适量进行文综学科知识的综合。推广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学科能力培养,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高考命题动向,注意和加强地方史教学。抓住关键、规范训练、精心讲评,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适时加强阶段性测试,营造备考的氛围,理顺、优化学生的心理和情绪。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