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政治>>成果分享>>文章内容
冷热间的“顺”与“逆”
发布时间:2013-09-05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徐晴

冷热间的“顺”与“逆”

                         ——也谈秦红同学事件的处理

常州三中  杨春玉

今天上午,优雅的陈红燕博士从女性的独特视角畅谈了班级柔性管理的话题。从理论到实践,从名言到案例,详尽而充实。尤其是其中秦红同学的案例引起了我的兴趣。

事件回放:某校要举行运动会,某班进行运动员选拔,性格开朗而倔强的秦红与另一女生竞选跳远资格而失利,晚上在宿舍里辱骂并威胁对方,让她小心点。事情闹到班主任处,班主任进行冷处理,并没有马上解决这一问题,而是通过当晚进行总结,表扬秦红为集体荣誉而愉快的放弃了这个机会,事后让秦红向对方道歉。

两个质疑点:

1、这里的“冷处理”处理了谁?以我理解,重要是让秦红降火气、给周围同学降降温。那被威胁的同学呢?在事件出现后到班主任当晚的总结前这段时间内,她的担心、害怕、对班主任能否及时到来有所保护的期待,这些,班主任有没有考虑到呢?

2、“冷处理”背后折射出什么?在今天的互动讨论结束后,陈博士呈现了事件中最后班主任的冷处理办法。大家对其做法都很赞赏,认为是很有智慧的做法。既安抚了秦红的暴躁情绪,又维护了她的尊严。这种“顺”很符合柔性管理的理念。可是,这给秦红的心理暗示是什么?很有可能是我的暴躁、我的错误、我的极端都是能被包容的,大家都会体会我的感受、维护我的尊严。可是,当她走上社会,社会的真实情况是什么?你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永远指望别人都如老师般对你包容,所以更加要学会自我克制。

所以,我觉得,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班主任的引导既要有“顺”,也要有“逆”。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关键我们批评的时机、方式、“热”度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逆光中也可以飞翔。

an>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