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政治>>成果分享>>文章内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张小洁
发布时间:2013-09-0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徐晴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案 【教学目标】 注:(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消费心理的类型,正确的消费原则。 2、能力方面: 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节约、环保和绿色消费理念,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养成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等消费习惯,培养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 难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1:小明一家关于购买家庭轿车的场景 爸爸:我的许多同事、朋友都买汽车了, 咱也买一辆吧,现在流行自驾游,周末咱家也去风光一把。 小明:我同意,要买就买比小亮爸爸开的那辆还好的,看他还显摆。 妈妈:咱家离单位和学校都很近,用不着车,如果就为旅游买车不值得,再说现在油价越来越贵,别说买不起,就是买得起也养不起呀。 问题: 1、爸爸、小明和妈妈都存在什么样的消费心理? 2、你认为他们的消费心理合理吗?为什么? 情境2.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小明爸爸在一个月后买回了一辆价值8万的汽车,小明兴奋的畅想着自己对该车的改装计划:车灯上按上假睫毛,汽车按上夸张的尾翼这样才够与众不同。 小明的改正设想其实是一种怎样的消费心理在主导他呢?同学们是如何评价这种消费心理的? 学生根据预习区分出情境中所存在的消费心理,并对这些消费心理进行评价。 四种消费心理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能够较轻松的区分出来,同时让学生对消费心理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身预习中存在的一些盲点,让学生在各自回答的过程中化解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充分发挥预习学案的积极作用 点评1:引入的情意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同学互相回答的过程中找到自身预习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扬长补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情境3.小丁和小刚家都想购买一套价值80万的新房,首付40万,月供5000元。 小丁家共有50万存款,家庭成员工作稳定,月收入共计一万元。 小刚家共有40万存款,家庭月收入共5500元,家庭成员工作较稳定。 小丁和小刚家的情况适合买房吗?为什么? 情境4. 世界上最吝啬的人之一是美国的浩林德,她死后留下9500万美元。她活着的时候只吃冷麦片粥,连热一下都舍不得。她儿子患腿病急需治疗,她却长时间寻找免费医院而耽误了治疗,致使儿子截掉了一条腿。 思考: 浩林德的消费该不该提倡? 为什么? 分组讨论提出本组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比较得出适度消费既不是超前消费也不是抑制消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分组讨论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习效率 让学生与前面所提到的超前消费形成强烈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点评2:学生通过讨论,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阐述理由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情境对比更进一步明确什么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同时也找到自己预习环节中存在的不足。 地球一小时。该活动起初只是一项号召悉尼居民关灯的活动,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之一。2009年3月28日晚上8:30,全球各地的人们将为”地球一小时”而熄灯。我们希望能有超过1000个城市10亿人参加这一活动中来,用全球性的努力一起来应对气候变暖。 提问:同学们会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吗?为什么? 绿色消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节约用电。同学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做到节约用电的? 根据自己的选择说明理由。 学生说出自己实际生活中节约用电的一些举措。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点评3: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实现政治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真正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展示:学校食堂的浪费行为。 展示:贫困孩子没饭吃的照片。 师:把我们的浪费和这个孩子的行为进行对比大家觉得作为理智的消费者我们还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把自身的实际行为与贫困孩子的现状进行对比,明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强烈的反差可以引发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学生反思的过程中可以轻松化解我国目前为什么依然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从而化解课堂的难点。 点评4: 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并且从理论和现实角度明确我国目前依然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学生的自我体会强过教师的说教。 展示:富豪的简单生活。 李嘉诚的生活和我们生活中某些富人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 展示:天价年夜饭、大S的鞋柜。 学生体会到作为理智的消费者应该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通过现实中一些消费现象的对比体会到其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消费心理,从而意识到理智的消费者应该怎么做。 点评5: 这个环节的创设存在一定的问题,让学生以为是要进一步论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执教者教学反思】 消费心理这个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经过预习能够初步掌握,但是学生对于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的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来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消费,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消费,养成合理健康的消费习惯,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这对学生的生活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这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目标之所在。我用了较多的时间来化解这个难点,通过蜗居片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是超前消费,有很多弊端不值得提倡。同时通过抑制消费的事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抑制消费对个人对国家都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适度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这个话题对于学生而言很熟悉,有很多话要说,我结合班级违背绿色消费的现象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应该把绿色消费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但是在此过程中我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如何准确评价和利用课堂生成这是我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高的能力。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则”是本课的难点问题。主要是因为有些学生认为艰苦奋斗精神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而且在今天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家鼓励消费的背景下,再强调艰苦奋斗好像不合适宜,因此在理解和接受这一原则时会产生不同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也极易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因此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所以我通过学生在吃饭过程中存在的浪费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并根据身边的这件小事进行讨论为何我国目前依然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认同感。但是在化解这个难点的过程中我没有充分利用好所找的资料,并且大S的事例用在此处有点偏离主题,所以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