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政治>>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每周一课(刘鹏)2018.5.4组内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8-05-0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教研组 政治 开课主题 期中试卷讲评课 研究主题 在高一政治试卷讲评课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素养 开课教师 刘 鹏 开课班级 高一11班 开课时间 2018年5月4日第一课 开课地点 录播教室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涵分析: 1.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本课研究目标: 在试卷讲评课前,按照学生反映的问题将其分成不同小组,引导他们利用“五一”假期走进社区,将他们关心的社区存在的问题与居委会一同探究解决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和信心,在试卷讲评课时,让他们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培养他们的政治参与和公共参与素养。 教学 课题 《高一政治第二学期期中试卷主观题讲评》 试卷 分析 本次试卷满分100,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部分,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30个,每题2分)和判断题(10个每题1分),共计70分;主观题共计三大题,共计6小问,共计30分。试卷覆盖了《政治生活》前六课的所有主干知识,既注重基础知识又兼顾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观题材料新颖有接近学生生活实际,设问精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意识。 学情 分析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但是关于做答政治主观题的实战经验不足,审题、解题能力、答题技巧匮乏。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将《政治生活》理论运用于生活的热情,拥护我国的政治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知识目标:学生能加深对“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以及“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的理解和把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做答政治主观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教学 重点 《政治生活》前六课主干知识的体系构建 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 难点 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 综合运用“情境探究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法”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创设情境(教师) 问题探究 (学生) 设计意图(理论) 导 入 多媒体展示:本次政治试卷主观题得分情况: 题号 分值 最高分 最低分 班平均 校平均 41 8 7 1 2.94 3.22 42-1 6 6 0 4.04 4.15 42-2 4 4 1 3.14 2.51 43-1 4 3 1 2.34 1.63 43-2 4 3 1 1.92 2.01 43-3 4 3 1 1.94 1.96 你在做答政治主观题时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比较关心的“得分”切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又自然导入到本课的学习。 新 授 探究1.多媒体展示材料:本次得分超过20分学生名单: 姓 名 分数 姓名 分数 衡山庄 23 占道宏 21 蔡金燕 21 田婧 21 陈珂 20 钱沿 20 张佳宇 20 张天杨 20 张佳宇 20 郭浩林 20 衡山庄同学与大家分享“如何作答主观题”。 该设计意图有二: 1.让学生现身说法,接地气也更具说服力。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成功是有法可循的,希望学生见贤思齐,学习其他同学的经验。 探究2.多媒体展示,政治生活知识构建: 1.思考《政治生活》的知识结构; 2.构建: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的知识体系。 此设计意图有2: 1.进一步理解把握《政治生活》前六课内容;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合作学习能力。 探究3.期中试题再现: 1.学生个别分析习题,其他同学补充。 2.归纳应答政治主观题的方法。 3.展示自己在解决小区问题中的所为。 设置该环节意在 1. 让学生体味出做答政治生活主观题的方法。 2. 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快乐学学习。 3.培养学生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 课堂 小结 回顾课前提问: 如何应答《政治生活》主观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应对政治生活主观题的方法”。 此设计意在:首尾呼应,既回答了新课导入环节的问题,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素养。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反 思 本节课是一节《政治生活》主观题的试卷讲评课,开课班级学生整体得分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有两个1:知识点掌握不成体系,2:基本的审题、解题方法没有掌握,所以我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先安排班级最高分衡山庄同学(也是校政治成绩第一名)做个经验分享,让学生放弃“畏难”情绪;再构建前六课重要主体和制度的知识体系,最后结合材料来解题。在这一过程中,结合43-3问:“请列举自己所在社区亟待改进的一个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建议”。布置学生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与社区所在居委会进行沟通,共商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课堂上该项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在班级做集中展示,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和参与感,尤其是当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重视并付诸解决,他们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溢于言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目标也得意实现。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时间分配不尽合理,第二环节:关于知识体系构建所用时间过多,使得第三环节:试题再现分析的时间稍紧。 2.试题分析环节,教师没有充分放手,讲解偏多。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