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三生物复习的有效建议
一、工作目标
认真研究“2012年考试说明”,仔细分析、对比与“2012年考试说明”的区别,以最新的考纲和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复习扎实、高效地顺利进行,确保语数外成绩过关的同学不出现双C。
二、有效措施
本届高三2个选修班,从整体上来看生物学习十分优秀学生的学生较少,中层学生(时而通过时而不过)偏大,这部分学生的发展潜力较大,而也有一批由于种种原因几次考试一直未能过B的同学,学习生物的信心严重受挫;对于选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加之教学时间的限制,训练量严重缺乏,所学知识不够扎实;此外,大多数学生学习方式有待改变,习惯于接受或者是应付,而懒于思考分析,面对这些情况,我们特制定了以下的措施。
1、教学模式的转变
1.1背景 暑假阅读的上海教育,其中一文指出:一般来说,一节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大概有六至七成是学生原来就已经懂的,而只有三至四成是新的内容。可想而知,我们每一节课讲了多少废话,浪费了多少时间,所以,如果老师将一节课的时间都用来解决学生难学未懂的内容,带来的将是课堂教学质的飞跃。那么,如何分辨对于学生而言易学能懂和难学未懂的内容呢?如何解决易学能懂的内容,如何在课堂上突破难学未懂的内容?
1.2 预习单 上海青浦一中设计的预习单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们课前可以针对需要复习的内容设计一张预习单,内容包括预习要求、经典习题、预习体会等,教师通过批改和分析分清易学能懂和难学未懂的内容。
1.3 课堂教学环节 小组交流(预习单)——讨论总结——难点突破——练习巩固
1.4 课后笔谈 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总结一段时间的所学并列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做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2、教师方面
2.1崇尚逻辑型教学 我们组高三两位教师均比较适合逻辑型教学,我们将进一步研究使自己的教学更合乎逻辑,通过逻辑型教学学生就能够由这一知识想到另一知识,想到相似、相关、相对、相反的内容,同时,学生的思维也更具逻辑性。此外,从学习者的记忆规律来看,如果我们重视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信息的存放就有了规律,信息的提取就有了线索,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因此得到了提高。
2.2重视板书设计 每节课前,组内教师各自设计好板书进行交流并修改,形成较为合理清晰的板书设计,用于课堂教学。好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逻辑,还有一好处是:能够让走神的学生通过看板书重新进入课堂。
2.3错题整理工作 继续帮助学生完成错题整理工作,将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输入电脑,略做修改或者寻找类似的题目,隔一段时间让学生再次训练,多次反复,消除漏洞。
3、学生方面
3.1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消化易学能懂的内容,同时,能够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但小组合作学习时,确保要求明确,分工合理,否则,只会是浪费时间的无效讨论。
3.2 过程性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过程性评价,例如考试均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均分,记载小组成员课堂提问、回答及讨论情况,课后小组合作情况等,公示过程性评价结果,增强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3.3建立学生错因档案 只能选择重点学生建立档案,如果全班统计工作量太大。通过周测卷、联考卷以及期中考试卷分析每一不同学生的漏洞所在,为他建立个人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设计表格如下)
时间 |
姓名 |
错例 |
错误原因 |
补救措施 |
3.4 让学生尝试成功 有些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不是很足,每次不能过B,这些学生看到生物试卷内心很胆怯。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呢?我们需要多尝试成功教育的课堂教学,成功教育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是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
2013年江苏高考生物考试说明解读及应对策略
一、考试说明的变化:命题指导思想有所修改将 “有利于”改为“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添“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删除“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替换了部分典型示例,从中可以发现:注重对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命题指导思想的修改向吻合。此外,强调对核心知识、原理、概念的考查,更突出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二、措施
1、课前回顾 每节课上课前两三分钟后上课后的五分钟,用于对上一节课内容的回顾。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如何在一模复习夯实基础,反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促进主动思考 班级中选择十几个生物成绩较好的同学作为组长,由组长挑选两名组员,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在试卷分析和重难点突破时,由小组长组织学习,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注重核心概念的分析 参考核心概念和原理,挑选高考和模考中相关的针对性习题,有效训练,精细讲评,并设计相对应的变式训练,有效地检测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对仍错误率很高的核心概念,再次讲评,再次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