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模式的转变构建绿色课堂
皋磊
暑假里,阅读了《上海教育》和《今日课堂缺什么》,有感于今日课堂的困乏,希望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来展现不一样的课堂。我们要改变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课堂教学设计逻辑结构开始向着以学生学习为线索的逻辑结构发生转变,出发点开始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
据统计:一般来说,一节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大概有六至七成是学生原来就已经懂的,而只有三至四成是新的内容。由此可见,我们每一节课讲了多少废话,浪费了多少时间,如果我们能够将一节课的时间都用来解决学生难学未懂的内容,带来的将是课堂教学质的飞跃。那么,如何分辨对于学生而言易学能懂和难学未懂的内容呢?首先,得让学生先学,通过初步自学分辨出易学能懂和难学未懂的内容,先学后教,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改变。
一、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
以前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师的“教”,一进课堂就独占讲坛,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后,让学生模仿式学习。这种“先教后学”的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效率低下,效果极差。预习学案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先学”。这种“先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学生要根据预习学案中的学习目标、知识回顾、基础梳理等内容,采用自己的方式自主学习教材。学生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知识,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这一过程属于思维的最佳状态,会激发学生在静思中发现问题,继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的教,而教师则根据“先学”的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本文从预习学案的编写及预习学案下教与学的变化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二、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
1、学生自学 分两种情况,对于选修班,可以前一天设计一份预习单,让学生课后完成自学;对于高一和必修班,可以课堂抽取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要求指导完成预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看书,看书后可通过问题或题目进行反馈并且提出问题(即自学之后所产生的疑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或者上课。
2、小组交流 对于易学能懂的内容,让学生略做交流后公布答案。这里的小组交流主要是给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向优先掌握知识的同学一次学习的机会。
3、难点突破 对于难学未懂的内容,教师根据课前的思考,设计多个梯度,让学生逐步接受新的知识。
4、小组交流 要将一个新的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我们需要给学生交流和消化的时间。
5、当堂反馈 设计一些经典例题,学生可以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决,通过练习巩固难点。
三、四条比较有效的教学措施:
1、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2、处理教材,组织好课堂教学层次、序列(序进原理)
3、改进方法,在讲授的同时辅以尝试活动
4、效果反馈,及时调节教学
四、帮助学生尝试成功
在2009届高三教学中,我就有惨痛的教训。由于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忽视了班级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不是很足,每次不能过B,有些学生看到生物试卷就有些胆怯了,我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平时周测练习较难,及格的学生只有十人左右,我期望引起他们的重视却更打击了他们学好生物的信心。一位老教师跟我说:
成功教育课堂教学分三个阶段: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成功教育必须遵循四项原则: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