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生物>>成果分享>>文章内容
读《重建师生关系》有感
发布时间:2013-12-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王鹏翔

读《重建师生关系》有感

榜样的力量

王鹏翔

读完老师的《重建师生关系》,心里波澜起伏。作为一名老师,我为老师那充满爱的课堂而感慨,为她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而感动,同时也因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无奈而惴惴不安!

她所谓的“重建师生关系”其实是个引子,是教师成为新时期合格教师的引子,引导大家进入教师职业生涯的浩瀚海洋。

整本书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及其他老师的随笔、文章,她用学生的话说出她的教法和她的教学过程,娓娓道来,步步深入。作者通过这些真诚、有血有肉的例子来道出她的心声,整本书几乎没有说教和大段的理论陈述,有的只是老师真诚的点评和丰富的经验交流。这可能正是老师所追求的教育境界,即润物细无声,也可以说成是榜样的力量。

其实学校和家庭教育有相似之处,真正的教育或者说真正可以触及到学生内心,影响其一生的,是他们身边的榜样。榜样可以是父母、老师也可以是他们身边的同学。我想老师和父母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教育。所以,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与其说教育者应该去培育一个怎样的人,毋宁说教育者应该追求自己做一个怎样的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教育本身即生活,而不是为了未来的生活而做的一种准备。”是啊,作为教师,殊不知在教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自己的学生。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求学经历。我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他们没有什么阅读的习惯,小学时他们对我的要求仅仅是将课本上的东西背下来而已。所以,当时我并没有养成什么读书的习惯。然而,自从上了初中,遇见了我的语老师,我的习惯也慢慢改变。我的语老师姓刘,她是个十分热爱阅读的老师。上课时她带领我们欣赏美文,学习从课文里欣赏文学之美,课后给我们推荐好的杂志和书籍,并在课堂上分享她的读书感想。从她那我认识到读书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她的气质、她的谈吐以及丰富的人生经验都让我们着迷。于是,每当放学我们几个伙伴都会如饥似渴的跑遍县城为数不多的几家书店,找书、买书和读书。渐渐地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我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我们老师们设身处地的将自己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用老师的话就是“重回高中,重新开始,与历史感一起同在,再一次新的经历与同学生们在一起成长的过程中”。

当然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也感受到了一丝丝的无奈,一点关于教育体制环境的不满。“一次次在严峻的应试环境和教育本身的规律之间寻求着冲突之和解的方法,一次次在寻求过程中体验着那痛并快乐的感觉,我总是想起西西弗斯”,“回到真正的教育层面来教书育人,这条路,竟然如此艰难,如此遥远,如此行人稀少,如此荒凉。”然而,作者却没有因为些令人不满的现状而改变自己的初衷,而退缩,反而是像一个斗士一样,坚守着自己的一片天,同时用自身的感召力不断的吸引、呼唤和敲醒更多有教育良知的人,与他们一起左冲右突,希望将真正教育的阵营不断稳固、扩大。“作为教育组织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具体管理层面,大有作为”“你就是体制,你改变了,体制就改变了”“是的,教育天地,大有作为,端看你是不是愿意做;为之,则不难。”

她的这些话对我震动很大,每每读到这些文字,我都会扪心自问,如果是我,我会怎样,我能像史老师那样从容的去面对吗,我会用如此真诚之心去教育、引导每一个学生吗?我会怎么样建设我的课堂呢?在读到老师的“雪仗课”后,我深受启发。雪仗课分为两部分,那就是课上打雪仗,课下写一篇与雪有关的文章。打雪仗又分为3轮,第一轮自由对抗,自由分组后,每组自由选出选手,喊完54321后一名同学到学生当中来,或者说一段与雪有关的话,或者唱一首与雪有关的歌,或者背诵一首与雪有关的诗词;第二轮拉歌比赛。男女生各分成两组,分组轮流拉歌,点将出马,拉不上的赏雪球若干;最后一轮自由活动,尽情雪仗。这是多么生动的一节语文课啊,不仅让高三学生们释放了心情,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同时还让学生们真正近距离接触自然,让他们在这种直接的感受中去写关于雪的文章,我想他们的文章一定发自真情实感,而不是无病呻吟。这堂课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生活情趣。在阅读这些生动课堂的过程中,我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是仅仅把孩子们局限在教材限定的内容中吗?是仅仅在考试中打转吗?如果考试小部分是知识的考察、大部分是能力的考察,那么,教学就不能局限在课本知识的囫囵中,应该是以课本知识为纲,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考试只是验证是否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但是学习的内容却绝不等同于课本上的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不可能通过填鸭的灌输方式来获得。课堂教学目的应该是:一部分为了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一部分为了以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更重要的一部分是发展心智,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基本精神如勇气、自信、抗压力等。为此我们的课堂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不为应付考试,只以考试来检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等;之后就是拓展课堂,带学生们进入不同科目的领域,营造学科氛围,给学生此领域的初步启蒙,以及获取此方面知识的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了解此领域的思维方式。做到这些,我想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培养自己的学科素养,然后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同时学习把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做到这些实属不易,可是正如老师所说:“作为一个教师,这个命题必需面对:我们是培养适应考试的“试子”,还是培养面向社会的公民?”。我想中国的未来需要这些青年来托起,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个有民族尊严的中国人,为祖国变得更强,为民族之崛起,我们也该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义务。

老师的整本书都在谈教育、真正的教育。她在以身作则,她想树立一面旗帜,正如她所说:“从那以后,我身体力行,渐行渐远,并且,尽最大的努力,改造生存环境,不断影响我所认识的人。”我想老师做到了,她不但影响到她周围的人,而且通过书,也影响到更多的她接触不到的老师或是所有关注教育的人。至少,作为并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我深深的受到了她的鼓舞。我要成为一名斗士,勇敢的捍卫这一片充满希望的教育原野,我也希望成为一名教育之火的传递者,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感染更多的同伴。

最后,我想说爱自己的学生,这种爱充满理性、尊重、理解、支持和引导,就像是大海托起每一只航行在她怀抱的小船一般,给予每一个学生自由与未来。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此责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