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遗传规律复习课(第一课时) 常州市第三中学生物组 陈 磊 一、 考纲要求: 1.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A 2.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C 二、 知识构建:
一、 考点突破:
|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1.实验过程
|
实验过程 |
说明 |
|
P 高茎×矮茎 ↓ F1 ⑤ ↓� F2 高茎 矮茎 |
P具有⑥ 性状 |
|
F1全部表现为⑦ 性状 | |
|
F2出现⑧ 现象,分离比为显性∶隐性≈⑨ |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2)结论: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取决于
![]()
测交后代两种类型比例约为1∶1,推测F1产生的两种
配子的比例为1∶1,所以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
4.分离定律的实质:
|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1.实验过程
|
实验过程 |
说明 |
|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 F1 ① ↓� F2 黄色 黄色 绿色 绿色 圆粒 皱粒 圆粒 皱粒 |
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② 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③ ,其中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④ ;黄色∶绿色=⑤ ,圆粒∶皱粒=⑥ ,这说明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⑦ |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遗传图解

(2)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F1产生配子时,⑧ 彼此分离,⑨ 自由组合,雌、雄配子各有⑩ 种,比例均为
![]()
![]()

(1)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2)结论: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取决于
![]()
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不成对的遗传因子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三)几组概念辨析
1.


2.(1)杂交、自交、测交;(2)正交、反交;(3)
(四)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分析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五)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五个环节层层递进,注意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如:分离定律的研究

四、反馈练习
1. 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只有甲,推出:甲为显性性状
B.甲×甲→甲+乙,推出:乙为隐性性状
C.甲×乙→甲∶乙=1∶1,推出:甲为显性性状
D.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推出:纯合子;至少两种花粉,推出:杂合子
2. 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
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在F2中表现型之比接近3∶1
C.具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接近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3.菜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其花色中有色对无色为显性。一株杂合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海岛上,如果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且菜豆为一年生植物,则第四年时,海岛上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无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
A.3∶1 B.15∶7 C.9∶7 D.15∶9
4. 在群体中位于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两个以上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A、IB、i基因。在豚鼠的常染色体上有一系列决定毛色的复等位基因:B、bdh、bh、b,B基因对bdh、bh、b为显性,bdh基因对bh、b为显性,bh对b为显性。B基因系列在决定豚鼠毛皮颜色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
|
毛皮颜色表现型 |
全色 |
青旗拉 |
喜马拉扬 |
白化 |
|
基因型 |
B_ |
bdh_ |
bh_ |
bb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豚鼠皮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 种,其中杂合子有 种。
(2)若一只全色雄豚鼠和一只喜马拉扬雌豚鼠多次交配后,子代全色∶喜马拉扬∶白化=2∶1∶1,则两只亲本豚鼠的基因型分别为 、 。
(3)基因型为Bbdh的雌、雄豚鼠交配,子代中有全色豚鼠和青旗拉豚鼠,让子代中的全色豚鼠与白化豚鼠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若有一只喜马拉扬雄豚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豚鼠,为了确定那只喜马拉扬雄豚鼠的基因型,实验员应该选用多只白化雌豚鼠与该 交配,若后代均为喜马拉扬豚鼠,则该亲本喜马拉扬雄豚鼠的基因型为 ;若后代出现了白化豚鼠,则该亲本喜马拉扬雄豚鼠的基因型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