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生物>>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生物组第14周每周一课
发布时间:2018-01-23   点击:   来源:生物组   录入者:史佳丽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实验教学目标 说出酶的作用,通过实验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掌握控制变量定量探究酶的最适pH。 二.实验教学内容 1、演示“浮起的土豆块”(让学生感知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及过氧化氢的分解) 2、体验并操作“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定性实验(让学生体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3、设计并实施“探究过氧化氢酶最适pH”的定量实验,并测定数值。(让学生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三.实验方法设计 控制变量法,图像法 四.实验材料用具 1、材料:新鲜土豆、过氧化氢溶液、缓冲液、冰水混合物、沸水浴 2、仪器:培养皿、试管、一次性滴管、一次性针筒、研磨器、记号笔、标签纸、螺帽 五.教学过程设计 1、酶的作用 导入——“浮起的土豆块”:将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两片新鲜土豆片分别放入甲、乙小烧杯,向甲烧杯加入50ml的蒸馏水、同时向乙烧杯加入 50ml的过氧化氢溶液(视频中未显示)。实验现象:乙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杯中的土豆片浮起;甲烧杯中无明显现象,土豆片依然沉在杯底。 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乙烧杯内的液体是什么?等等 教师:乙烧杯中加入50ml的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分解可以产生氧气,气体吸附在土豆块边缘,让土豆块浮起。但,过氧化氢溶液中乙烧杯中,并没有看出有气体产生,说明土豆块中还存在着“神秘物质”。 学生:猜想 教师:新鲜土豆块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那么,酶的作用是什么呢? 学生:酶具有催化作用。 2、定性实验:温度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教师: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你认为酶的活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学生1:PH 学生2:温度 ....... 教师:那我们就以温度作为自变量,来探究一下“温度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教师:展示在三个温度设定下的土豆片,人为改变的变量为自变量。 学生:取三片土豆片于个培养皿中,并做好标号。 教师:分别在三片土豆片上滴加一滴过氧化氢溶液,并观察现象,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成为因变量,该实验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是什么?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观测指标是“是否产生气泡”以及“气泡的多少”。 教师:该实验能否说明“温度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能找到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 学生:该实验能说明温度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该实验的基础上不能找到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因变量不可测量;温度本身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 3、 定量实验: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教师:尝试设计探究过氧化氢酶最适PH的实验(注重设计思路,自变量的设置,无变量的控制)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设想和疑问 教师:肯定学生的设计思路,展示实验器材,构建实验装置 教师:该实验的因变量如何测定?如何记录(设计坐标图或表格) 学生:单位时间产生气泡的多少,或产生一个气泡所需要的时间。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 教师:该实验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是多少?大家是否统一,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修正? 学生:观测大气泡(产生大气泡的时间越短,说明该PH下过氧化氢酶催化效率越高,产生大气泡时间最短对应的PH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统一试剂的用量,多次实验求均值;等等 六、“探究过氧化氢酶最适pH”的定量实验具体操作 取1ml一次性滴管,在0.5标记处切开(教师可提前处理),套好螺母(增加重量便于滴管沉底),取一支试管,加水至4/5处备用;取2个2ml一次性针筒,分别标上酶和过氧化氢;用标记“过氧化氢”的针筒取2ml过氧化氢溶液,注入滴管,用标记“酶”的针筒,取1ml加缓冲液研磨后的酶液,快速注入滴管(便于两者的混合);将加好液体的滴管放入加水备用的试管中,观察大气泡的产生情况。该实验可重复操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