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上重大事件
1777年,法国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从而推翻了全部的燃素说,并正式确立质量守恒原理。
1807年,英国道尔顿提出原子论;发现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分压定律。
1811年,意大利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说,分子由原子组成,指出同体积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含有同数之分子,又称阿伏伽德罗假说。
1828年,德国维勒从无机物制得重要有机物——尿素,和已能制草酸等事实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绝对界线,动摇了有机物的“生命力”学说。
1861年,俄国布特列洛夫提出有机化学结构理论,肯定分子结构的可知性,解释了同分异构现象,从分子的结构来说明分子的性质,并预示合成的途径。
1867年,德国凯库勒提出苯的环状结构及摇摆式的假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提出化学元素周期律,周期律成为物质结构科学的重要基础。
1898年,法国比·居里,法籍波兰人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化学元素钋和镭,并发现钍也有放射性。
1909年,美国L.H.贝克兰制成酚醛树脂。德国F.哈伯合成氨实验成功。
1911年,英国E.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模型。
1913年,丹麦N.玻尔提出量子力学的氢原子结构理论。
1919年,英国F.W.阿斯顿制成质谱仪英国E.卢瑟福发现人工核反应。
1923年,美国G.N.路易斯提出路易斯酸碱理论。
1929年,英国A.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1931年,美国L.C.鲍林和J.C.斯莱特提出杂化轨道理论。
1932年,中国化学会成立。
1934年,英国E.W.福西特等制成高压聚乙烯。
1942年,意大利E.费密等在美国建成核反应堆。
1953年,美国J.D.沃森和英国F.H.C.克里克提出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65年,中国合成结晶牛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