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17年江苏省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发布时间:2017-09-15
点击:
来源:化学组
录入者:陈小强
2017年江苏省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常州市第三中学 陈小强
2017年9月4日——2017年9月8日,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在苏州大学举行的江苏省高中化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在这五天中,通过积极认真的参加学习,交流、研讨和观摩等一系列的培训,使我对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和化学教研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在工作中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更准确而深刻的答案。同时,在和专家们和同仁们的交流中,在心理上也对自己的心态和调整,对自己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有的更新的认识。原先认为这次培训可能比较轻松,但从培训开始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被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安排的充实的培训课程填满了整个培训行程,同时也感受到了苏州的同仁们在教学改革中的付出,领略了专家们风采。
可以说,在培训学习的这些日子。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下面就这五天中参加的培训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是关于化学教师的心态问题,在这次培训过程中,各地的化学骨干教师们对化学学科目前在江苏高考中的地位有着诸多的担心,甚至影响到了老师们的心态,而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化学教研员毛明老师的讲座《以积极的心态研究化学教育—刍议努力建构积极心理氛围的化学课堂教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化学学科这门课程就是要在象牙塔及大众之间构建桥梁,化学教师的职责是积极应对和认真研究教材、中考和高考化学相关信息,主动与同伴、学生交流、探索和发现相关问题。科学是人类探索事物发展变化规律、追求认知真理的一项实践活动。科学教育不应只是“灌输”真理的教育,而应是勇敢揭示真理的相对性的教育(证伪),是培养受教育者追求真理的勇气(探究),使之成为富有责任心、同情心的智者和仁者(责任)
而在培训过程中几堂观摩课,也让我们收获良多。在这些观摩课中,我们看到了苏州的老师们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作出的努力,在新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中进行的尝试,这些都引发了参加培训的所有老师们的共鸣和深入思考:在新的多媒体时代,教学如何从农耕时代起形成的朴素的“教学即传递知识”的思想中走出来,回到教学本身应该有的功能定位上去,开展深度学习,使学生不仅承继着人类认识成果的精华,而且能于学习人类认识成果精华的过程中获得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思想的、行为的、判断力的精华,充分体现教学在学生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所应承担的重任,成为极为紧迫的任务。
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培训安排了王伟群教授给我们做《科学教育的比较和展望》,王教授是我在苏州大学上学期间《教育学》这门学课的老师,15年后再见自己的大学老师,感慨颇多。王教授的报告,对比了中外科学教育的发展和异同,使我们的眼光不再局限于那狭窄的空间,科学教育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所在,作为化学教师,我们更应该成为科学教育的积极推行者,为推动国家科学教育的发展作出努力。
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所的倪娟所长的报告《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要素》和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教授的报告《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转型》,更是为我们从三维教学目标转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在聆听这些报告的过程中,也使我在不断的思考:未来社会的特征是什么?人类如何适应和驾驭未来?教育为学生未来提供什么?对化学课程与教学的期待?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高——理解学科的本质属性,认识学科知识的功能,揭示学科的人文内涵,形成整合的结构知识,解决真实的复杂问题,优化学科的思维模式。如何在化学学科中实话“素养教学”?我们应该转换视角去审视课程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研究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维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研究新情境下的“先行组织者”,提高学生思维加工的质量,探查学习分化点及其成因。
从这次培训中,我深刻地感受到,
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注重积累,有计划的自觉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研究,多听、多读、多思,着眼于平常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出发多进行探索性实践。
感谢江苏省教育厅,感谢苏州大学教育学院,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与提高的平台,能来这里培训的老师无疑是幸运的。这次培训给了我们如些多的收获,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理念,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让我们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会将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