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高三化学第二次教学研讨会有感
3月29日,全常州大市所有高中的高三化学教师代表齐集北郊中学,参加常州市2014届高三化学第二次教学研讨会议。在本次会议中,大家就“一模”试卷中学生反应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剖析,并对“一模”后高三化学教学应如何地进行进行了研讨,并针对这个主题,开设了《一模试卷讲评》和《化学图像小题专题复习》两堂研究课,通过对这两堂研究课的研讨,分析如何进行小专题复习,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化学课堂的教学。参加完本次研讨会,我收获良多。
大家在本次研讨会中的研讨,使全常州市的高三老师达成了以下共识:
1.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考查内容比较稳定,今年的试题会突出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试卷会重点考察电解质、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基本理论、考查元素周期表、基本实验原理和技能、有机基础知识等主干知识。今年的化学试题还是传统题、常规题、高考经典题为主流,试题题境陌生度不会大。
2. 我们的复习应重视基础。浏览近几年的试题可以发现越来越重视基础,考查的题型和知识、试题涉及的内容都是在平时复习中反复训练过的。
3. 我们的复习应当重视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性质要在实验中去展现,化学理论要通过实验去验证,许多化学发明、发现、创造都来自于化学实验。因此,对化学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会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4. 我们的复习应当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不强求覆盖知识面,而是重视考查能力和方法。化学试题考查离子共存、物质分类、化学反应方向、溶度积等知识。对离子方程式、有机反应类型、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电化学、同分异构体、元素推断、化学式、有机框图等热点问题没有回避。
根据以上几点,大家就今年化学教学的复习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随着复习时间的缩减,系统的二轮三轮复习模式已被打破。在综合卷训练的提升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薄弱环节,通过微专题形式复习,重点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 训练大调试卷,发现学生问题。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复习的覆盖面和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有所下降,二轮复习时间更紧,要务实高效,教师要对学生学情了解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大市试卷核心知识覆盖面全,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又体现能力的考察,对高考的方向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所以每周进行大市试卷的训练,不断了解学生的学情,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微专题复习的内容。
2. 研究高考试题,把握复习方向。我们要对近三年江苏高考试题和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分析研究,明确高考的知识范围和对各知识点的能力要求层次,能充分理解高考命题导向,设计微专题的内容和习题既要围绕中学化学主干知识和高考热点命题,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的薄弱环节和最近发展区,提高复习效率,帮助学生扫除知识盲点,突破重点和难点。
3. 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知识。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学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一模前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一般会“多练少讲”,然而长期采用这种方法,学生会觉得知识乱如麻,所以一模后要“重分析重归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微专题的开设十分重要。在微专题的复习中应特别注意主干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规律,形成知识网络。然而过多小专题的开设,会使学生强化了微专题的内容,遗忘更多的其他内容,所以二轮复习一般都是采用综合卷中穿插小专题的复习模式。当然,更多的小型知识网络的建立,需要在综合卷的讲评中进行,在试卷讲评前先要研究一下,有哪个错误知识点延伸出去,花几分钟左右的时间做个更小的微专题。
4. 归纳解题方法,提高分析能力。无论在专题复习还是在讲评习题时不仅要将知识点回归课本,找到“影子”,巩固双基,更要注重归纳解题方法和技艺,要学会做一题,会一类,并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