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化学组每周一课(陈小强)
发布时间:2018-06-05
点击:
来源:化学组
录入者:陈小强
必修2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一般计算方法有所巩固,并熟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熟练判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2.使学生能加深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理解,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的认识
能力与方法:1.借助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能与化学能的对比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求实创新的精神,并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电化学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回忆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过程中产生的困难,
【投影】学业水平测试对本知识点的要求
【学生活动】填写以下基础知识
一、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
(1)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_________________内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表达式:
(3)常用单位:
2、反应速率定量关系. 简单计算
【学生活动】完成对以下例题的解题,总结解题的一般过程
【例题1】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N2和3mol H2,发生 N2 + 3H2 2NH3 ,在2s末时,测得
容器中含有0.4mol的NH3,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学生活动】利用对例题解题过程的归纳,填写以下小结
小结: 在表示同一个化学反应速率时,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大小 。
对于反应aA + bB = cC+ Dd,v(A):v(B):v(C):v(D)=
【小试牛刀】
练习1:已知4NH3(g)+5O2(g)=4NO(g)+6H2O(g )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 v(O2)、 v(NO)、 v(H2O),
[mol/(L·s)]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A.4v(NH3) = 5v(O2) B.5v(O2)=6v(H2O) C.2v(NH3) =3v(H2O) D.4v(O2)=5v(NO)
练习2:已知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则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15mol/(L·s) B.v(B)=0.6 mol/(L·s) C.v(C)=0.4mol/(L·s) D.v(D)=0.45mol/(L·s)
【学生活动】思考以下例题,并从该题的各选项中回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各因素
例2:今有下列各组反应,放出H2的平均速率最快的是(不考虑酸根对速率的影响)
编号 金属 酸的浓度及体积 反应温度/℃
A 2.4g 镁条 3mol·L-1硫酸100mL 40
B 2.4g 镁粉 3 mol·L-1盐酸200mL 30
C 2.4g 镁粉 3mol·L-1硫酸100mL 40
D 5.6g 铁粉 3mol·L-1硫酸100mL 40
小结:
3、 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
【投影展示】内因: (主要)
外因:
【小试牛刀】
练习3.在反应:C+CO2 2CO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通入CO2 ④增加碳的量 ⑤降低压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练习4. 对于反应Zn+H2SO4= ZnSO4 + H2↑,下列措施不能增大氢气生成速率的是
A.只使用18.4mol•L-1的硫酸 B.升高溶液的温度
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铜粉 D.把锌块(片)换成锌粉
【学生活动】合作讨论以下思考题,总结可逆反应的特点
思考:
(1)一定条件下2molSO2气体与1molO2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是2mol吗?
为什么?
(2)一定条件下2molSO2气体与1mol18O2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哪些物质中含有18O?
【投影展示】
4、 化学反应限度
可逆反应:
达到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标志:
【小试牛刀】
练习5: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一定能说明反应A(g)+3B(g) 2C(g)达到反应限度的是( )
A.大量C生成时 B. B的浓度不再变化 C.C(A):C(B)=1:3 D.3v(B)正=2v(C)逆
练习6、下列那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 (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例题3、已知破坏1mol N≡N、 H-H 和H-N 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946KJ、436KJ和391KJ,
从理论上计算 N2(g) +3H2(g)=2NH3(g)的△H为( )
A.+1800KJ/mol B.+92KJ/mol C.-92KJ/mol D.-46KJ/mol
【学生活动】根据两张图片,判断放热和吸热反应,并回忆该章节中的重点
二、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1、反应热
定义:
符号: 单位: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 )热反应: 热量的化学反应
反应物的能量 生成物的能量
当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所 的能量
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 的能量时
( )热反应: 热量的化学反应
反应物的能量 生成物的能量
当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所 的能量
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 的能量时
练习7、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B.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石灰石的分解
【投影展示】小结:
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练习8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除了热量外,还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C.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也服从能量守恒定律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学生活动】完成以下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例4、2.00gC2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的热量为99.6KJ则C2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投影展示】小结: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练习9 已知在25℃、101kpa下,2molH2生成水蒸汽时放 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 + O2= 2H2O △H=- 484 kJ/mol
B、2H2O(g) = O2(g) + 2H2 (g) △H=+484kJ/mol
C、H2(g) + 1/2O2(g) = H2O(g) △H=- 242kJ/mol
D、2H2(g) + O2(g) = 2H2O(l) △H=- 484kJ/mol
【学生活动】相互讨论经完成以下思考题,并归纳表格中的内容
三、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思考】
1.指出甲、乙分别为什么装置?
2.指出四个电极的名称,并写出电极反应;
3.标出电子流向及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流向;
【投影展示】
小结:
1、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原电池 电解池
能量转变
电极名称
电极确定 负极:较活泼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等) 阳极:电源正极相连
阴极:电源负极相连
电极反应 负极:
正极: 阳极:
阴极:
电子流向 电子由 经导线流入 电子从电源 流入 ,再由 流回电源
形成条件
装置特点 外接直流电源 外接直流电源
反应自发性 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一般 能自发进行,需电解条件
相似之处 均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同一装置中两个电极在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