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外语>>教研活动>>文章内容
深度挖掘文本,培养思维品质,提升核心素养
发布时间:2016-10-0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陆跃

深度挖掘文本,培养思维品质,提升核心素养

—2016年江苏省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感悟

                                                                      陆跃

      这次苏州之行,有幸观摩了江苏省各个大市代表呈现的优质课,受益匪浅。八节阅读课—A father and a son以及六节写作课—A carpenter’s story向我们展示了各个地区的高中英语教学理念,总体趋势是阅读课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细节信息的提取,而是更加注重深层次思维的撞击,注重对于学生预测、分析、推断、总结、品鉴文章等能力的培养。此外,平时课堂中应该更加注重语篇层面的理解,而不是把文章解构在碎片去理解。写作课更加注重系统训练,注重潜词造句、段落发展、语篇能力的训练。无锡市教研员马岳年老师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张伊娜教授对这十几节课进行了简单点评,旨在期望给我们中学一线英语教师带来思考,希望我们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也要尝试深层次挖掘文本,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这次参加教学观摩会,结合自己个人日常教学,我也有几点简单的思考。

      第一,如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教师本身的个人魅力:扎实语言功底、性格幽默风趣、丰富肢体语言等;2. 教学活动设计的灵活性:问题设计目标明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触及思维;3. 班级整体氛围的培养很重要,学会发挥个别学生的带头作用。

      第二,阅读和写作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

           这次观摩会中课型分成阅读课和写作课两种,但是我发现阅读课和写作课的界限其实并没有那么明显了。是什么课型不重要,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材料进行设计,掌握好读与写的关系,充分挖掘文本,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有的参赛老师将整个阅读课设计为一个写作策略的课堂,高度拔得很高;有的参赛老师将整个写作课设计成了边读边写的构成,分析作者的措辞、内容、框架等,为课后的写作做铺垫。

      第三,信息时代的英语课怎么才能体现互联网的特色?

    现在的高中生从小生活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信息教育化的特色。互联网不仅体现在教学材料的与时俱进,还应该体现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工具的信息化。创新的教学理念体现在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励,这是目前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在尝试去做的事情。创新的教学工具应该从过去的完全粉笔黑板式教学更新到平板互联网化的时代。单一的粉笔黑板沿用这么多年自然是有其一定的优势,但是平板互联网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便利和资源。电脑以及平板等电子产品中的教育软件也是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学会充分发挥软件时代的优势。例如,我们平常教学中的PPT这个软件其实不是我们以往认为的那么简单,有很多功能等待我们教师去开发,不同的展示方式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很大的助力。这一次,南京外国语的费晨老师的课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课件设计比较灵活,不是死板的讲文本的内容再呈现,而是通过一些图标展示了文章的基本信息,非常的形象化。

     第四,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到底怎么均衡?

     我们传统的英语课堂更多的是讲练,往往是单选、阅读这些练习反复,简单的ABCD真得能够代表学生的英语能力吗?听力和阅读是属于输入,口语和写作是属于输出,但是我们的练习并没有很好地均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练习中的ABCD真得是有效的输出吗?这次观摩课中很多老师都采用的了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触动。原来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每种形式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同样是陌生的老师,但是有些参赛老师注意到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处理得当,学生的产出比较特别,说明老师的教学确实触及了学生的思维。

 

an>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