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外语>>工作总结>>文章内容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7-07-0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匆匆过去,本教研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以下就针对本学期我校教研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本学期工作指导思想

本学期英语组教研工作将立足于英语课程基地建设、课堂教学以及教师发展的现状,本着“发展教师、发展学生”的教研方针,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以培养语言学习的关键能力为抓手,促使教师加强教学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学

二、 本学期主要工作

 () 聚焦课堂,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改革教研活动方式

1、直面教学真问题,抓住教师的兴趣点和困惑点,进行深入研讨和持续研究。

本学期期初教研组活动上,教研组长从“夯实常规机制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探索教材研究提升设计能力”、“搭建多元平台 促进师生发展”等方面提出课堂教学展开研究的目的,然后三个备课组老师围绕本学期教研组的每周一课谈谈本备课组的设想。接下来,特聘教师宋老师围绕三个备课组的主题式每周一课进行深入探究。宋老师提出我们得想清楚开课的目的、开完课后每位教师得有所反思有所感悟、以便进一步助推我校的发展。我们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开课前得考虑清楚学生在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从授课层面上得考虑学生在基础上、能力上、素养上到底哪一块最欠缺。从开课材料选用上得把着力点以上好教材为依托为重点适当地选用报纸或者其它补充内容。另外还得思考平时作业包括周测等的材料选择与讲评。宋老师抛出这几个问题让我们组老师进行认真的思考,接着宋老师结合英语学科的情况建议围绕4个主题8中课型开展主题式研究,老师们在宋老师的点拨之后对研究的方向更加清晰,也更有信心,宋老师还结合教研组发展提出了四大着力点:1、通过阶段性研究形成有三中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2.结合英语课程基地,开展发展学生英语鉴赏力与表达力的特色活动3. 促进各层面教师的发展 4. 继续做大做实课题研究

最终确定本学期的主题式每周一课活动的主题围绕两个展开:1.在过去三年对“绿色课堂”理念研究学习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研究  2.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高中英语课堂中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确定恰当的词汇教学内容以及恰当的词汇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目标词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本学期围绕批判性阅读教学开了6节公开课,另外,李杰老师开了一节市级公开课,围绕词汇教学开了3节公开课。每次开课教师精心设计“教研组主题式每周一课”活动的学期研究主题并努力让其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及实用性,为本组老师的教学实践和创新提供参考。

2、改革观课、议课方式,教研组活动与备课组活动有机结合。传统的观课方式以一个老师上课,其余老师听课,上课教师将“表现、展示”作为授课取向,而观课教师侧重观其形而很少思所以然。因此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评教,鼓励上课教师主动暴露教学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鼓励听课教师敢于反思、质疑和争鸣,本学期主要以备课组为单位,围绕本备课组研究主题进行开课,开课教师的课必须保证本备课组老师没有课,所有老师参与其中,进行听课、议课,其它备课组没课的老师务必参与进去,在最后一次利用暑假校本教研的机会,每一位开课教师结合开课后本组老师的评价再次交流自己的开课反思,此次交流着重于当初开课中所提出的或存在的问题的“问题解决”教学行为,实现再次共享研修资源。

3.专家引领,齐修共研

在我校特聘教师宋老师的高屋建瓴地引领下,我组老师共同研讨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以及主题式开课的开课研究主题的确定。宋老师提出的构建绿色课堂、重建以“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为主要特征,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教学目标,以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为教学追求的课堂的创新变革的智慧贯穿我们这一学期的整个教学。

(二)采取多种手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引导教师认真学习集我市众多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智慧的《中小学课型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丛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切实加强基于关键能力的课型研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新范式。

2、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我校的学术沙龙活动。我校的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中的教师沙龙研讨活动,为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专业研修的平台。教师在沙龙中提出教学中的真问题,并展开思考和交流,与请来的专家和同行们进行思维互动和智慧共享,以提升其对教学的认识。本学期的青年成长营活动的主题有:(1)围绕“绿色教育”的主题开展的实践研究活动请李杰老师进行交流指导;(2)分享我的成长故事,分担我的成长困惑请姚丽娟老师参加交流指导;

3.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教后记”评比活动,教师参与度高

【设计目的】教师每天都在从事教学工作,对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可能会逐渐消退,这就需要我们去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去开辟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展“教后记”评比活动,有利于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活动,从而积累教学经验和教研素材,为教科研提供有力的例证,很值得肯定,并且要坚持不懈。

【具体措施】

1).在开学初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带领组内全体老师一起学习什么是“教后记”以及如何撰写“教后记”。

链接:教后记记录什么?

 1、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再教这部分的时候要怎样教: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6、教后记标题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达标情况怎样?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突破重难点的情况如何?本节课教法和学法有哪些?你认为都合适吗?课上你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设计了哪些精彩的环节?达到了怎样的效果?本节课你注重对学生进行哪些习惯、兴趣、能力的培养?本节课精彩之处在哪?本节课不足之处在哪?有没有失误?要是让你重新上一次本课,你想改进些什么?

2).在学校数字化平台上开辟教师“教后记”评比活动专栏,要求教龄在三年以内的教师每周必须上传一篇“教后记”,教龄在三年到十年以内的教师每月必须上传一篇“教后记”, 教龄在十年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传两篇“教后记”,根据这一要求本组90%老师完成了这一任务。

   4、继续加强基于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改革。进一步研究学科关键能力评价,教学关键问题研究,引导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方式的转化。

加强对高考的研究。本学期教研重点放在高三教学质量上,开展高三的复习教学和评价研究,高三的王菁华、石蕴玉、汪洁、钱玺仰、陆跃各自开了一节围绕阅读展开的试卷讲评课,通过大家的通力合作,我校高三英语的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本学期还认真组织我校青年教师参加市高考“一模”(313-15无锡命题)。考前积极动员,要求老师们提前多做高三模拟题熟悉考试内容和要求。

(三)加强教育科研,有效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1、完善课题的研究工作,引导课题组开展扎实、真实、朴实的研究。督促所有课题组成员必须及时整理相关资料。

2、积极推进英语学科英语课程基地建设。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与课外活动为抓手进行课程基地的推进。加强相关理论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对基地的认识,充分发挥基地对我组教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并且组织外语课程基地理论学习与写作小组,利用暑假一批教师进行英语课程基地建设一书的编写工作。

3、加强教研组建设。以优秀教研组的考核细则来要求本组,促进教研组主动发展。加强对教研方式的研究与指导。各教研组要改革备课制度,强化独立备课、集体研讨的意识;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设计展示、研讨活动;(市工作计划中提到)引导和规范五年内青年教师编写课程方案、编写详细教案的行为,促进这部分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领导力。

利用我们组的课题为契机,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主题研讨,教学反思、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本备课组与备课组之间,老师之间课堂的开放与有主题的针对式教研活动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为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本组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准备组内集体选一些书来研读,进行读书交流活动。

4.探索新的高端教师研修方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施研修导师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程修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指导学习与自主研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讲座、主题(沙龙或小组)研讨、论文指导、课题设计、作业设计、外出访学(走进名师、名校)、做中学(结合课题设计,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项研究)等,提升教师的研究意识与水平。

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不足:

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走过场,在一些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活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出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

个别教师对教研组活动重视不够,认识不够端正,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积极性不高。

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接近尾声。俗语说"春的耕耘、秋的收获",回顾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我们有着几充实、几分感概……

   总之,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