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排列组合一些常见的题型及解题方法,能够运用两个原理及排列组合概念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2)提高合理选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排列、组合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 分步计数原理
2. 分类计数原理
3. 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以及两种公式的区别和练习
二.数学应用
1.例题:
例1.2名女生,4名男生排成一排.
(1)2名女生相邻的不同排法共有多少种?
(2)2名女生不相邻的不同排法共有多少种?
(3)女生甲必须排在女生乙的左边(不一定相邻)的不同排法共有多少种?
解:(1)“捆绑法”:将2名女生看成一个元素,与4名男生共5个元素排成一排,共有
(2)方法一:(插空法)
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将4名男生排成一排,有
第二步,排2名女生.由于2名女生不相邻,故可在4名男生之间及两端的5个位置中选出2个排2名女生,有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方法二:(间接法)
因为2名女生的排法只有相邻与不相邻两种情况,所以由(1)的结果可知,2名女生不相邻的不同排法共有
(3)方法一:(特殊元素优先考虑)
分2步完成:
第一步,排2名女生.由于女生顺序已定,故可从6个位置中选出2个位置,即
第二步,排4名男生.将4名男生排在剩下的4个位置上,有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方法二:(概率型算法)
故符合要求的排法数为
例2.高二(1)班有30名男生,20名女生,从50名学生中 3名男生,2名女生分别担任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思考:如果上述问题解答分两步:先从30名男生中选3名担任3种不同职务,再从20名女生中选2名女生担任不同职务,则结果为
说明:排列、组合综合问题通常遵循“先组合后排列”的原则.
例3.某考生打算从
解:先填第一档次的三个志愿栏:因
例4.有
解:本题的实质是,前五次测试中有
思路一:设想有五个位置,先从
三.回顾小结:
(1)解决有关计数的应用题时,要仔细分析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问题究竟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还是应直接利用分类计数原理或分步计数原理解决.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往往是分类与分步交织在一起,要准确分清,容易产生的错误是遗漏和重复计数;
(2)解决计数问题的常用策略有:(1)特殊元素优先安排;(2)排列组合混合题要先选(组合)后排;(3)相邻问题捆绑处理(先整体后局部);(4)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5)顺序一定问题除法处理;(6)正难则反,合理转化.
四.课外作业:
五:教后反思
1. 学生对于分步和分类计数原理还不够熟练,灵活应用程度不够,对于本课的基本方法还能掌握,但缺乏相应的理解,后续教学中还应多增加讨论探究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
2. 课堂设计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设问环节需要多层次多铺垫,多给学生考虑和消化时间。提问方式可以多样化,增加学生自主讨论,完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 课堂小结应该留足够时间给学生自主总结。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