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启航
---记特聘教师李金蛟教授来校指导教学活动
8月31日上午, 全体数学教师齐聚绿厅,一起观摩了戴洪飞老师开设的开学第一课,课题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次活动还邀请了学校特聘教师、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李金蛟老师全程参与。
戴老师从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寻求仓库与铁路之间的最短距离,引领学生回顾了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以及正弦定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从具体数据出发,引导学生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后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从中选择了一种方法推导得到一般的距离公式并证明了其可行性。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很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戴老师细致耐心的教风非常适合三中学子。
课后的研讨活动中,李金蛟老师就本节课给出了以下两方面的点评意见:
1、树立四点意识
(1)课程意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在《课程标准》以及习题中基本没有作用,曾有专家建议从教材中将该内容剔除,将其置于习题中讲解,但李教授指出公式的推导在教学中是最有价值的。在本节课中,戴老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运算,着重讲解了三种公式的推导方法,提高学生数学运算、数据处理以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2)成长意识:李教授指出教学中需考虑学生的成长原则,对于知识点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从具体的数字抽象到字母,戴老师利用分层训练思维的方式培养学生,以问题链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一步引领走向本节课的教学核心。
(3)选择意识:选择意识的背后是一种思考,一种分析,一种考察,在教学中提出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三种推导方法,戴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将所有的方法注意求证,而是择其一展开具体讨论,避免学生方法混乱。
(4)引导意识:无论是情境、问题还是设问,应以引导为主,避免强硬灌输。戴老师在本节课的引导过程令李教授赞叹不已,在回顾问题中,戴老师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又为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正弦定理等,充足学生的知识储备,做到了“既引导但是不包办,既引领但是不带领”。
2、有待商榷之处
(1)教学目标的明确:在时间不充足的情形下,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节课要学什么,突然给出一个具体问题让学生计算一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有些突兀,与前面的知识铺垫无法连贯,让学生无法明白本节课究竟要做什么,可以在原问题的基础上不断设置台阶,既可以使课堂衔接自然,又能扩大课堂容量。
(2)设问指向不明确,在给出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后,提问:如果两点在同一直线y=kx+b上呢?该问题指向不明确,学生不明白是要研究两点共线还是要研究两点间的距离,以及直线的方程有何作用,让学生也束手无策,可以适当改进。
(3)从特殊到一般,距离公式的推导有三种方法,择其一进行讲解时,相对于让学生举手表决,更好的处理方法是由学生自己分析比较三种推导方法的优劣,整理后再进行选择, 这样思维对话与碰撞更放得开。李教授指出思维的收放自如是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李教授的评课对在座的所有听课老师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对本节课的设计剖析透彻,针对知识点教学的碎片化与系统化提出了独到的想法,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