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苏派名校阅读课(高中)展示活动有感
发布时间:2017-11-06
点击:
来源:网络
录入者:张元丽
倾听 探讨 提升
——参加苏派名校阅读课(高中)展示活动有感
张元丽
11月2日,我赴南京市三中参加了苏派名校阅读课(高中)展示活动,十三中新青年剧场里热闹非凡,4堂现场展示课+4场微讲座+2场专家报告,两天的学习内容含金量十足。收获满满,心灵富足。
一、在文言语词中穿行主讲人:周永华
夫裁文匠笔,篇有大小;离章合句,调有缓急;随变适会,莫见定准。句司数字,待相接以为用;章总一意,须意穷而成体。——刘勰《文心雕龙 章句》
1、文言、文章、文学与文化
文章,是就文言文表达功能来说的,学习文言文实质是体认他们所言之志,所载之道。
文学,是指表现形式,古典散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锤炼和章法的考究这两个方面。
文言文章法的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往往就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节点、精髓处,即“文道统一”处。
文化,“经典的力量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朱自清
2、文言文的学习不能只注重字词句的记忆和背诵,而应:关注炼字炼句处;关注章法考究处;警惕“翻译”的干扰,渗透出文化的意义。
二、阅读教学的定位黄厚江
1、为什么有的阅读教学课上得没劲?
因为学生们不配合?不思考?当下阅读氛围不浓厚?这堂阅读课的教材不合适?
其实是对阅读教学的定位不清晰。一堂课没上好,不要埋怨教材难教,可能是你没有找到最佳的策略。做语文老师,不能靠雕虫小技,首先要把教材课本读明白,读出自己的想法。一切差课的根源都是教师没有把文本读透;一切好课都来源于教师把文本读明白了。
三、小说阅读课的对话艺术许友超
1、关于课堂对话,
是起点,也是之点——课堂对话要用足“学习起点”
时时留心,步步在意——课堂对话要立足“文字观察”
拾级并足,连步以上——课堂对话可形成“阶梯结构”
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课堂对话要留下绕耳语音
2、把真正好的作品带给学生吧,不要只是一个断章、一个片段,而是整部书。
四、“耐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必备的心理素质王夫成
1、每周拿出一定课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有一颗耐烦的心,不仅要帮学生找材料,参与学生的思辨过程,并即使进行引导和启发。
五、文学作品阅读理解的核心要素李忠明
1、文学作品阅读理解的四个核心要素
兴趣——驱动方法——路径实践——反哺评价——反馈
2、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深邃思想,独特性向,深厚情感。
3、如何科学地引导学生阅读?
在阅读文学作品,包括考试阅读的过程中,应抓住几个关键要素:人物形象,情节线索,篇章结构,语言技巧
4、如何进行阅读与写作的互动?
模仿创作,改编表演,同题重写,改写续写
5、如何对阅读进行反馈评价?
速度,信息量,准确性,感染度,表现力
六、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和实践探索曹勇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书做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1、“整本书阅读”的课程目标:
手段+目的
读完一本书
理解其内容
游乐读书的经验和策略(方法)
提高理解力、审美力、读书力
重构和丰富了自我和人生
2、怎样教学生读一本书?
有较丰富的读书经验和策略
栋学生+懂读书(会选书+巧安排+能指导)
3、书目选择原则
书的部头不要太大,多选精神文化含量大的小书,多选“大家小书”“名家小书”。
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又要加以引导;既要有经典的正气,又要有流行的话气。
不局限于文学。历史、哲学、思想、科学类经典也有所涉及,形成一个大的阅读背景和框架。
追求会通的读书境界,所选的书兼顾古今中外,具有古今打通、中外兼容、文理交叉的丰富性。
4、读书的方式
逐章细读选章(篇)细读主题阅读自由阅读情境阅读
5、评价手段的开发
读书笔记、画思维图、好书推荐、项目读书、“读书特长生”推选
6、不能仅仅将读书当成一门课程,而应该作为一个真实的读书人来引导学生阅读。要找到符合现在孩子特点的阅读方式来引导他们阅读。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