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得其大者可兼其小-------参加江苏省“精准、精细、精致的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发布时间:2015-09-27
点击:
来源:网络
录入者:顾岚岚
得其大者可兼其小
-------参加江苏省“精准、精细、精致的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顾岚岚
2015年9月24、25日,高三语文备课组长蒋霞、顾岚岚两位老师前往南京参加了江苏省高三语文复习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精准、精细、精致”为主题,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专家讲座,二是观摩课堂教学。
来自江苏省大港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叶忠明老师、江苏省作文报社的姚卫伟教授、江苏省南京第五中学特级教师沈中尧老师做了三场精彩的报告。
叶老师重点强调高三复习需要整体规划,反复抓语基知识。他用自己多年高三的教学经验告诉与会老师们:方法形成习惯,方法才有效。这一点真是让人受益。我觉得高三的教学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反复练习,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有信心去面对考试。
姚卫伟教授主要是针对作文教学提出:作文世界这么大,我们如何是好?这样的问题。他认为考试是有要求的,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明确考试的具体要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他就写作中如何进行文学表达讲了几个例子,更重要的是他对语文教师提出几点要求。他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专业的知识:逻辑、语法、修辞;三种语文素养:学术、文学、哲学专业素养。其次,语文教师要有三宽情怀:视野宽、思路宽、胸怀宽。最后他认为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自己独特的思想、模式、风格。信手拈来,脱口而出的文章震惊了在场的所有语文老师。有如此丰厚学识、专业素养、专业追求的教师如何教不出优秀的学生来。
沈中尧老师通过近五年江苏高考试题走势的分析,告诉所有老师高三语文复习不要亦步亦趋,要回归原点,即题目背后所需要的语文能力,认真、扎实地进行复习。
三场精彩的报告让人感受到优秀的语文教师是有思想的教师,高效的语文复习是经过归纳、提炼、研究的复习。从来没有随便的成功,从来没有偶然的高分。他们之所以能做到“精准、精细、精致”,无不是因为他们能从“大”处着手,所谓的“大”就是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师的素养。他们广泛地阅读、深刻的思考、不懈地写作,无不体现出大境界,大情怀。苦和累在他们看来是语文教师必经之路,既然踏上这条路就需要坚定地意志从容地走下去。有了如此之“大”视野,高三语文复习的“小”技巧就显得如此精准、精致了。
25号上午,语文老师们聚集在南京市第29中,听了两节高质量的高三复习课。来自江苏省金陵中学的老师上了一节关于作文素材积累及如何运用的课。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对话,意识到素材就在平时学过的课文和阅读过的作品中。一节课帮助学生打开了一种思维方式,智慧就此产生,可谁能否认这样的思维方式是需要语文教师长期地坚持才能形成的呢?
第二节课是南通一中的特级教师薛海兵老师上的,有关文言文阅读训练中需要关注的几个点。薛老师就2015年高考题,通过朗读、走近文本、解读文本、提炼主题、感受人物几个环节,把一篇高考文言文解读地透彻而到位。因借班上课,学生们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回答问题非常生涩。但对听课的老师而言,我能感受到薛老师如此做法的用心。薛老师呈现出高三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两步理念:欣赏式阅读、应试式阅读。两者缺一不可且位置不可调换。从不合常规的语言表达处走近文本,经过长期地训练,学生们能对语言产生足够的敏感度,才能在应试上“游刃有余”,否则我们做再多的练习也是“舍本逐末”。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学不是逻辑推理,它需要的多读,多写、多表述。语感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目标。大处即语言,小处即每个题目,从语言入手,形成语感,小处自然水到渠成。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