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成果分享>>文章内容
守护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赴无锡学习有感
发布时间:2013-11-04   点击:   来源:网络   录入者:gll

守护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

                 ——赴无锡学习有感

                              房韵

111,第七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在无锡锡东中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界专家、教研员和教师40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我也非常有幸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在为期三天的学习中,受益匪浅,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活动期间,我们不仅听到高中组6位来自全国各地优秀语文教师的比赛课,而且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王君老师的教学示范课——《散步》。其间,还聆听了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写作学会副会长、著名特级教师陈日亮的专题讲座。

关于语文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一直以来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争论不休的问题。而要解答“怎么教”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教什么”。语文的学习内容纷繁复杂,从思想情感到审美情趣,从社会生活到人生感悟,从语言表达到写作技法都是语文教学内容,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进行教学?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探讨语文的核心价值和语文教学的任务。

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科学普及价值,社会生活认知价值,思想品德养成价值,生活能力指导价值等,一句话,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叶圣陶说过:“把学习语文的目标侧重在形式的探究。”言语内容的理解是为实现言语内容的途径——言语形式服务的。承载内容的语言形式,正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时时求得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归根结底是教形式,品位其形式的精美与精妙,发现规律,掌握技巧。在“形式—内容—形式”不断往返的反复阅读过程中,增进语感。

陈日亮老师不无忧虑地指出,近年来,在所谓的语文高考“优卷”里,充斥其中的是“罗列材料,铺排事例,大量借助修辞手法和各种花哨的所谓诗化语言,再加上真假难辨的旁征博引,来路不明的哲理警句,作丰富深刻状”的文字垃圾。与这样华丽之风相对应的,是现在学生的写作越来越“不规范”:错别字连篇,自造词语、病句,比比皆是。他大声疾呼,“这是语文教育的失职。”

基于此,基础教育必须以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训练和习惯养成为中心,而作为基本的语言表达的“第一要求”就是能够“准确、妥帖、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要通过各项严格的基本训练,从培养认真的学习习惯开始,从天天要落实的常规抓起。否则,课程改革再美好的前景,最终不免是海市蜃楼。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接触到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更激发了我对语文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语文教师的知识管道中没有丰满的‘语文的水’,精神体内没有充盈的‘语文的血’,他的思想和语言就不免干涸,并迟早要陷入生存困境。”这句话是鲁迅先生说的,也是我今后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