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十四周语文组内公开课——《雷雨》剧本研读
发布时间:2017-05-18   点击:   来源:网络   录入者:gll

《雷雨》教案

贾喜艳

一、教学目标:

1.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手段,主要指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既可以是人物的外部动作,也可以是人物的内心活动。《雷雨》节选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的人物性格冲突以及人物矛盾的冲突。

2.戏剧人物。戏剧人物的语言,潜台词,动作,神态等

3.戏剧教学策略。“审美鉴赏式教学”、“实践体验式教学”等教学策略

4.戏剧文学的语言特点。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黑格尔《美学》

    《雷雨》作者曹禺先生所写台词,也是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肯定。“他不仅熟悉每一个剧中人,而且探索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奥秘。因此,他给每个人所写的台词(对话或独白),好像并非出于剧作家的手笔,而是发自剧中人的内心深处。”今天,我们不妨通过朗读台词的方式来走进《雷雨》这个剧本。

二、教学过程:

1.无台词视频展现

    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依靠他们的台词。”

2.学生分角色朗读台词

明确:

周朴园心路历程

相认前百般怀念梅侍萍,想获得相关消息,但又不愿挑明,也不敢挑明。面对鲁侍萍从奇怪、猜疑,到紧张,再到疑虑消除而不知所措。相认后,软硬兼施,吓、哄、骗、逼。

鲁侍萍心路历程

相认前内心矛盾,欲言又止,欲止又言。一方面恨周朴园的无情无义,一方面又想知道如今周朴园的态度。既有幻想,又有悲愤。相认后倾吐内心怨恨,痛斥周朴园行径,看清本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谈人性

学生读后感

(一)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大胆猜想,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悔恨,只不过是他对自己的洗脑,硬生生的塞入自己的意识中,他自认为自己有这些情感,久了便信以为真,便成了真的感情。而实际上周朴园的本性一直未变,残酷,冷血,无情。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可怜一下这个大半辈子真真假假情感的人呢?(周文倩)

(二)周朴园好像深陷在自己跳入的沼泽中,一边挣扎一边想着爬出去,一边又空空贪恋内部的温暖,不停地来回往复,在内心对待侍萍或是暗自愧疚自责或是绝情果断,充斥着斩不断的矛盾痛苦,溢满了人性的灼灼煅烧,越过人性的沼泽,有谁能不被弄脏?(沈若源)

(三)灵魂的真假善恶总说不出

(四)真正的人性总不可透彻的理解。(刘景景)

学生讨论并结合剧本进行阐述。

引用曹禺先生观点明确:人性是复杂的,我们看剧中人物应有悲悯的眼光。

 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怜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曹禺

评课环节:

1.《雷雨》文本难度较高

2.新教师语言表达较好,教态自然,大气。

3.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设计预设过于急于求成。

教学反思:

1.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学生分角色朗读完后,教师没有给适时的点评,应注意教师对学生的点评,学生的互评。

2.教师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以及预设。

3.教师教学设计缺乏行云流水之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