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美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准确辨别比喻与拟人、借喻与借代
三、教学过程
(一)阅读考试说明相关考查要求
考试说明
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二)关注历年考查情况及考查结果
考查情况
高考
2013 比喻
2014 对偶
2015 比拟
2016 借代
苏锡常镇
2013 一模比喻 二模比喻
2014 一模比喻比拟 二模比喻
2015 二模比喻
2016一模比喻比拟 二模比喻
2017一模比喻
考查结果
好像是比喻
是比喻,是比拟还是借代
与诗歌鉴赏相结合,变相考修辞(下列诗句描写的自然景象)
(三)重难点突破
1.好“像”,但不是比喻
例句: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
定义:
比喻: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辨别标准:
(1)“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
(2)这两个不同类的事物具有相似点。
例句: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有“好像”,但是不是比喻的几种情况:
表示联想和想象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比较
就说那个味道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
表示举例
北国有许多树种,像白杨、像胡杨、像雪松。
表示猜测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她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
小试牛刀
2015南通二模卷
下列各句中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远远望去,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
B.夕阳下的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畅直的线条流泻着,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尘滓,像用巨大的筛子筛过。
C.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D.一笔而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画作包孕了天地间的灵气。
016南通二模卷
下列各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增进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
B.爱就是火,火总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烧的是煤块还是木材,是大树还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辉。
C.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
D.庄严的教堂里,一束不很明亮的光线从彩色玻璃窗透了进来,沉重的钟声好像震慑了我的心灵,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下列选项中不含比喻的一项是
A.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B.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2.比拟还是比喻?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
辨析:像人一样,就是拟人吗?
在北国边疆,白杨树遍地是,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又一个战士。
在北国边疆,白杨树多年来默默无语地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钢琴就像是我的老朋友,时时抚慰着我的内心。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两句。以此,辨析比喻和比拟二者的差别。
2015江苏语文高考题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比喻与比拟
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
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
牛刀小试
2017无锡期末卷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诗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借喻还是借代?
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牛刀小试
2016江苏语文高考题
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2016常州期末卷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C.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2015南京三模卷
下列语句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B.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
C.每一朵乌云都有它的金边。
D.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找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相关诗句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莱宫中日月长。
借代的常用方法
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用鱼鳞代替鱼。
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具体代抽象
例如:1.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例1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4.与诗歌鉴赏相结合,变相考修辞
2016苏锡常镇一模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下列诗句与咏赞“四君子”无关的一项是
A.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C.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何曾吹落北风中)。
D.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5.其他
(1)对仗: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2)夸张:
扩大夸张
缩小夸张
超前夸张
教学反思:
1.准确把脉,击中靶心
修辞,这个考点历来是高频考点。好“像”,但不是比喻。像人一样,就是拟人吗?借喻还是借代?针对学生在历次测试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我在这节课中一一做出了解答。所涉及问题,关注了学生的迫切需求。
2.关注经典,回归课本
为帮助学生深化对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修辞手法的认识,我在本节课中所列举的例句都力图关注其典型性。同时,注重了对课本的回归,也借助了大量的学生已经训练过的经典例题,力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