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六周语文教研组组内公开课——《让我们的认识深刻些》作前学习课
发布时间:2017-04-03   点击:   来源:网络   录入者:gll

《让我们的认识深刻些》作前学习课 

顾岚岚

教学目标:1.通过方法引领,打开学生的思维。

          2. 现场演练,在知识的学习中能运用打开思维的方式进行审题。

          3. 形成认识深刻的评价表,以便在作中体验课中运用评价表来评价、提升认识的深刻度。

教学重难点:1.认识深刻的逻辑递进

教法设计:对话、读写结合

新课导入:

一、先给大家讲一个真事。

厨师小陈有手绝活——做活鱼。他烧的鱼即使被吃得只剩下一根骨头,你只要用筷子敲敲它的腮帮,鱼保管还能动。小陈烧鱼的奥秘在哪里?他跟其他厨师不同之处只在于选鱼。小陈是亲自去市场买鱼,并且要将所有活鱼挑选一遍,然后选那种有着“宁死不屈的眼神”的鱼。请你说说,小陈这个绝活给你哪些启发。

在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如果你比别人多那么一点不同的品质,你就可能从“同质化”的群体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俗语来找找看“差异性”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些口号式的标语似乎在告诉我们不吃苦,成不了大气候,似乎吃苦可以包办一切,这哪里是教人上进,分明是怂恿你去自虐。吃苦的同时还需要聪慧的头脑、适时的机遇等等,且古人云: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三个臭皮匠”与“一个诸葛亮”,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虽然量变会引发质变,但杰出人才的智慧不是普通民众的叠加所能替代的。钱学森从美国回国时,一个军官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实际上,钱学森对中国的价值远不止五个师,这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的。只讲数量而忽略数量是不太恰当的认识。

三、在求差异性的基础上,求转换的条件

  

这一段故事发生在曹操在白门楼勒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献帝和刘备论上了亲戚,并称刘备为皇叔。谋臣劝说曹操早日干掉刘备,免得刘备日后做大,曹操嘴上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实则还是有所顾虑,刘备之仁义天下知道,而关羽、张飞都是虎狼之将,于是就发生了曹操对刘备的考验,发上了以上精彩的一幕。

三国时,董承约会刘备等立盟除曹。刘恐曹生疑,每天浇水种菜;曹闻知后,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议论天下英雄。当曹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闻之大惊失箸。时雷雨大作,刘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剿袁术、借以脱身。

很多人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是一种无奈,但是在寡不敌众时,在势不均力不敌是,暂时的低头虽是一种无奈之举,但更是为了保全而求其次进而积蓄力量,适时反击从而能够昂起头颅的智慧的选择。

四、隐喻式理解,学会把自然万物转换成人类生活的隐喻,即自然的属性可以理解为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和经验,空间的不同区域可以转换成一种时间意义上的积淀。

五、总结:可行的评价标准,如果还有同学们还可以补充。

六、练习,为作中体验课铺垫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删除我经历过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有人说:我走过去多地方,有寒冷的,有温暖的,有崎岖的,有平坦的……但没有哪一片土地不值得我关注。

评课:

姜国顺老师:选择的教学点很好,但是一节课的教学需要设置细化的教学点,不需要面面俱到。将一个方面讲深、讲透就是成功的。且最后使用高三一模的作文题,对高一的学生而言难度太大了。第二个方面,教学中的师生对话需要口头语言表达,不要用写论文的语言来对话,否则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还有进行小组交流不要太过频繁,一到两次就行。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败笔就是铺开的面太宽泛,而且三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联性值得商榷。这是备课的问题,我并没有想清楚教学内容就匆匆教学,恐怕学生在这节课上收获也是很少的。似乎教学中有很多问题,可为何要在落实到一节课上来有时很困难的呢,且如何设置教学点呢?

课前我简单地问了学生在这阶段学习论说文写作中,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哪些内容?学生说例子的选择,结构等。回过头来想想我缺少的还是进行分析,需要进行细致地分析问题所在。学生们对问题的认识深不深刻,可以表现为哪些维度?在哪些维度上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提升?这些问题没有弄清楚就匆匆开始知识的灌输,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也就可想而知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