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 学习 合作 提升
——2016-2017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 在全体语文教师密切配合下顺利开展,踏踏实实地完成了学年初制定的绝大多数任务。这一学期,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绝大多数都能兢兢业业,克服困难,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利用一定时间进行专业学习。现将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好完成了既定的绝大多数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步和发展
本学期虽然是考试学期,但是语文教研组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些工作。开学初,语文教研组进行了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请了特聘教师陈宝祥老师开指导工作。陈老师从团队合作、个人提升两方面对教研组的工作做了指导,让所有老师感受颇深。我也根据教研室的具体安排,从本组实际情况入手,在开学初制定了详细的教研组活动安排。在备课组长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教研组在市、校的一些活动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常州市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并取得了教好的成绩。
2017年常州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 |||
市区比赛 |
顾岚岚 |
一等奖 |
|
周强伟 |
二等奖 |
||
张奇飞 |
三等奖 |
||
大市比赛 |
顾岚岚 |
三等奖 |
常州市中语会论文评比 | |||
一等奖 |
顾岚岚 |
《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的模型建构》 |
|
二等奖 |
张丽明 |
《当下中小学写作教学“读者意识”热的分类分层评价构想》 |
|
常州市评优课比赛 | |||
市三等奖 |
蒋霞 |
||
市级公开课、 “四校”联合开课 | |||
市级公开课 |
闫睿 |
《登高诗》 |
|
校际 联合开课 |
蒋霞 |
《小说阅读》 |
|
第“十三五”课题申报 | |||
张元丽、王伯美、张丽明、顾岚岚、张奇飞 |
2、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
(1)开学初,在集体备课活动时对师发处在本学期举行的“教后记”活动做了认真布置,明确每位老师需要交的篇数,以及如何写教后记。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们能够及时、主动地撰写教后记,并获得了教好的点击量。
(2)每周一课活动比较有序地开展。本学期,高三年级基本是每周都是组内开课,老师们互听,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高一、高二在备课组长的安排下,老师们都能按时开设一节公开课。
(3)完成“一师一优课”的上传。这学期,在所有老师的努力下,语文组100%完成此项任务,大家互相帮助,顺利完成。
(4)开展了两项学科活动,组织学生写电影观后感,并进行校评奖。本学期,高一语文组开展了“文本阅读小报展”,高二年级邀请了校外名师做了关于诗歌方面的讲座。组织了学生观看《摔跤吧,爸爸!》,并写了读后感,并组织语文老师对学生们的作文进行了评奖。
二、在问题中寻找突破口,督促个人、教研组提升
在取得一些进步的基础上,教研组发展的速度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缓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科研的氛围不浓,科研小团队没有展开较固定的活动。
2. 每周一课的评课环节裹足不前,教师评课的质量没有实质性进展。
3. 三个备课组之间的联系很少,缺少有序有效地分工合作项目。
4.教师个人发展的速度不快,青年教师的成长缺少强有力的团队支撑。
如何在前行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教研组长及每位成员共同思考的。利用假期时间,我想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入手,带领大家去思考,去努力。
1. 充电学习,提升各自的专业技能。根据语文学习上的推荐,结合本组需要,有以下一些书可以阅读。
出版日期 |
定价 | |||
1 |
《课文可以这样的读》 |
曹刚 |
2017年3月 |
36.00 |
《语文教学对话录》 |
褚树荣 |
2016年1月 |
39.00 | |
《论语教育思想今绎》 |
陈军 |
2015年12月 |
39.00 | |
《语言小品》 |
何伟渔 |
2015年11月 |
43.00 | |
《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 |
詹丹 |
2015年7月 |
39.00 | |
《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 |
沈建军 |
2014年7月 |
35.00 | |
《课文作者谈课文》 |
《语文学习》编辑部 |
2014年7月 |
42.00 | |
《十位名师教<老王>》 |
魏本亚 |
2014年5月 |
36.00 | |
《考信录》 |
陆精康 |
2014年1月 |
46.00 | |
《叩开高中语文选修之门》 |
曹勇军 |
2013年10月 |
36.00 | |
《阅读教学田野研究》 |
谭轶斌 |
2008年3月 |
25.00 | |
《经典小说解读》 |
孙绍振 |
2016年4月 |
45.00 | |
《月迷津渡》 |
孙绍振 |
2015年9月 |
49.00 | |
《静水深流》 |
王伟娟 |
2015年10月 |
39.00 | |
《岁月如歌》 |
于漪 |
2015年8月 |
280.00 | |
《守望杏坛》 |
陈小英 |
2010年1月 |
35.00 | |
《教育的奇迹》 |
朱永新 |
2009年8月 |
35.00 | |
《写作教学内容新论》 |
叶黎明 |
2012年12月 |
49.00 | |
《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 |
陈隆升 |
2012年6月 |
49.00 | |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 |
王尚文 |
2007年5月 |
43.00 |
2. 以听评课为抓手,改变教研组听评课的模式。进行听评课的理论学习,明确如何进行听评课,在下学期中安备课组进行分工,并分配到每一位老师。通过听评课来促进个人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3. 学科活动在原有基础上能切实地有所改变,丰富且多样的活动走进课堂。
总体来说,一学期语文教研组有进步,部分老师有发展。希望在新的学期里,我们能精诚团结,搭建更多的平台让更多的老师能够展现自己的优势特长,让教研组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