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登录 OA外网 OA内网 怀念旧网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父栏目文章>>活力团委>>文章内容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16周升旗仪式
发布时间:2017-06-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admin

主持人:高一(9)班马鲲羽

演讲者:高一(4)班朱瑞杰,朱紫源
主题:Geo-water主题周活动
指导教师:温慧红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高一(4)班的朱瑞杰,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荷兰之行的感受。到达荷兰的当天,我们受到了学校和Host family的热情接待。荷兰并不是英语国家,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荷语,但我们与他们的交流不存在问题。我在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中选修了德语,这对我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倾听荷兰人之间的交流,我发现荷语的发音与德语有几分相似,于是我便主动向接待家庭请教,因为之前德语学习的底子,所以我很快掌握了一些荷兰语,比如荷语的字母,数字1-20、百、千以及“早上好”,“中午好”等打招呼用语,当然,还有一句行遍天下都能用的“我是中国人”!(此处先讲荷语,然后再译成中文)

一周的交流活动,紧张而充实。这次的活动以“水质分析研究及水管理”为主题,需综合运用地理、生物、化学、经济等知识进行分析与设计。我们与来自其他四个国家的学生组成国际A组与B组,共同完成了户外水样的采集、水质的生物与化学分析、水质趋势预测、水坝设计及成本测算等任务。活动第一天,我们通过破冰活动很快互相认识了。当天下午,活动正式开始,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所有的任务都由学生自己安排、规划和完成,老师仅以观察者的身份静观我们的工作。我们被分在了A组,在组长Matt的带领下明确了研究任务并做了具体分工,大家没有任何推诿,接到任务的那一刻开始,便抓紧时间立即投入工作。如果在当天规划的时间内提前完成工作,就可以提前回家。欧洲与中国的学生有一点不同的是,他们有大把的课余时间。尤其是提前完成当天的任务之后,大家会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路线一起去玩,我们参与其中,除了享受游玩的乐趣之外,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对于线路规划的细致与完美。

休闲与工作两不误,活动第二天,我们在城市中采集水样,一共选择了3个水样采集点。就像他们对旅行的规划一样,由于时间有限,每个人都有细致的分工,短短2小时就把在我们看来非常艰巨的任务完成了。从这两方面,我们认识到了规划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会有正确的执行,成功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项目设计方案,我们参观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著名的woundgemaal泵站,通过对泵站工作原理的研究与考证,我们组对水坝及沟渠的设计建设有了初步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开始对于堤坝的材料以及最终的资金展开讨论。在材料上,我与荷兰的学生产生了分歧。在中国,钢筋混凝土是堤坝的主要材料,沥青则只是作为防水层使用。且折算下来,沥青的费用要高一些。而荷兰学生则坚持认为应以沥青为主要材料。最终我们换个角度,在这些材料的使用比例上展开谈判,并最终达成了一致。我非常享受参与讨论的过程,这是我们该做的,也是我们能做的。虽然我们是第一次参加,似乎做不好也可以理解,但我相信付出必有回报。

在项目周的最后,由各小组向弗里斯兰省水利组织的官员以及专家汇报各自的研究结果。我代表中国上台做了简短的报告。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多外国人面前作报告,心里非常紧张,也一度手忙脚乱,好在还是顺利的完成了。

此行,收获颇丰,不只是中荷友谊,更多的是学习了欧洲人严谨的工作学习态度和细致的规划与筹谋。当然,还有他们的建设性思维。作为“geo-water”的新成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国际交流与学习博采众长,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这样有意义的研究中来。

My trip to Netherlands

高一(4)班 朱紫源

我非常有幸地赴荷兰参加了“geowater”主题活动。参加这个活动的国际友人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却有着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大家能够做到互帮互助。一周的时间固然短暂,但是收获远远不能用时间来衡量,我们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整个项目研究,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个整体所需要的团结与合作。

叔本华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宾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产生1+12的效果。活动中,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发挥协作精神和互补精神,朝着目标,携手同行。在任务顺利完成的那一刻,激动的同时,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这次旅行也不乏困难,但此刻这些困难却成了人生中一次难得的经历、一笔无形的财富。身处他乡,听着异国的语言,只感觉无论怎么与他们交流,都隔着一条深渠。慕尼黑的机场,标志牌全德文,警察只会说一些德国口音浓重的英文,根本听不懂,使乘机都成了一件极富挑战性的事。在当地,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但接待家庭却友好地与我们用英语交谈,然而我们的内敛和腼腆始终使得整个过程十分尴尬而又艰难。直到第一天上学,一群荷兰学生对着我们大声用中文喊道:“我是河南(念错)人!欢迎!”虽然中文并不流利,但他们友好的态度和敢于表达的勇气,深深地震撼了我。他们能够自信的交流,为什么我们不能,于是我也鼓足勇气说:“谢谢,荷兰的朋友。”并用英文又大声的说了一遍。路上骑自行车的、开船的也都对我们喊着“chinawelcome!” 没错,这一次活动中自信地说出异国语言,是莫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收获。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